(三)發展燃氣調峰電源有必要,但要考慮經濟性。許多專家都將天然氣視為通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過渡性能源”。燃氣聯合循環或單循環機組將越來越多地用于補償風電出力下降,但會加大機組磨損,降低運行壽命。單循環機組更適宜做調峰電源,但效率較低。
(四)常規發電機組參與調峰是可行的。現有煤電機組經過改造后可以實現負荷跟蹤和提供旋轉備用,但是設備運行壽命會減少,維護成本將增加。核電機組也可以參與負荷跟蹤和旋轉備用,一些國家已將核電用于日間、周間的系統調峰。研究認為,對于大部分現有核電機組,負荷跟蹤和旋轉備用除了影響發電量外,維護成本只會小幅增加。
(五)增強輸電容量與電網互聯至關重要。提高輸電容量對于平衡電力流,以及將可再生能源電力從偏遠地區輸送到負荷中心至關重要。但在當前及今后,由于受到環境、社會以及投資等約束,架空輸電網規劃建設面臨諸多困難。一些國家實施輸電網入地,但建設成本會大幅增加。
(六)對儲能技術的必要性存在爭議。目前,并網型電池儲能設施造價高,主要是示范項目,但越來越多的商業化電池儲能項目逐漸具備盈利能力。用戶側分布式電池儲能技術將首先得到推廣應用。但也有觀點認為,電池儲能技術突破尚需時日,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發展對儲能技術并無迫切需求,可以通過需求側響應等其他措施應對波動性電源接入。
三、關于可再生能源投資主體及商業模式
與傳統能源項目相比,可再生能源項目分散,投資門檻低,投資主體將更加多元化。傳統能源企業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戰略選擇,但對發展前景判斷存在差異,因此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
電力公司不斷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力度。法國電力、意昂、萊茵和大瀑布公司宣布五年內投資數十億美元,力爭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20%以上。隨著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傳統電力公司的商業模式面臨較大壓力。專家認為,電力公司將會重新評估發展戰略,商業模式和市場結構在5~10年后將發生改變。
油氣公司也開始投資可再生能源,但中遠期并沒有大規模投資計劃。近期計劃投資可再生能源的世界大型油氣公司包括英國石油(風電)、雪佛龍(地熱、太陽能、風電)、埃尼(太陽能)、巴西石油(太陽能、風電、水電)、西班牙石油公司(地熱、風能)等。為實現環境目標,大部分油氣公司仍傾向于采取綜合策略,同時拓展碳捕捉與封存、天然氣發電、能效管理等業務,發展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唯一的戰略選擇。
可再生能源的分散利用,特別是分布式能源的大規模普及,使得社區、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大量涌現,新的投資模式和機制將會出現。未來新的可再生能源商業模式可能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