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風能資源豐富,在綿延一千公里的河西走廊上,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為2.37億千瓦,風能總儲量居全國第五位。近年來,甘肅加大風電產業的開發,在甘肅酒泉市,年風力發電量已達6億千瓦時,成為全國五大風力發電場之一,古老的絲綢之路上正在崛起現代化的風電產業區。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追求更低的碳排放,是人類社會共同的責任。尤其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以風電、太陽能、核能為主的新能源領域更是呈現空前火爆局面。而從技術成熟度與運營實際效果來看,風電無疑成為暫時的領跑者。但目前國內存在的“跑馬圈風”潮,卻使得在建和已經建成的風電廠大多處于虧損狀態。
“跑馬圈風”熱度未減
近年來,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內陸省份,凡是有風力開發潛力的地方,幾乎都能見到風電項目的身影。發展新能源,是各地投資風能建設的鮮明旗幟。
東北風強勁的東三省早已按捺不住風力投資的熱情。在吉林通榆縣,一個總投資100億元的風電產業園項目于今年4月開工興建,旨在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風電裝備加工制造基地。預計到2010年,形成50萬千瓦的配套能力。通榆縣地處大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的西南氣流通道上,年有效風能發電小時數達2100小時以上。在遼寧,由香港華潤集團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的風電開發項目近日正式落戶阜新。
相鄰的內蒙古大草原,也處處可見風機的影子。世界風電巨頭維斯塔斯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在中國風機制造業投資30億元,重點在內蒙古自治區。數據顯示,內蒙古自治區有一億千瓦以上裝機的風能資源,已經實現了風電裝機300萬千瓦,在建風電裝機300萬千瓦。據國家能源局統計,在國內約26個省區的風能資源中,大約有32億千瓦裝機容量可供開發,而內蒙古可供開發的風能占了全國近一半。
在中部安徽,已規劃在來安、天長、望江、壽縣和宿松建5處電場,其中宿松縣投資6600萬美元建設5萬KW風力發電項目。
東部沿海省份山東,優勢風電場如今已被幾大電力巨頭瓜分。以國華瑞豐、中海油風電海上工程、華能乳山風電為代表的風電項目在威海發展勢頭良好。預計到2010年,威海風電規模將達40萬千瓦,占目前全市總裝機的30%。4月22日,國電山東電力有限公司與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簽訂了投資120億元的發電合作項目,10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成后,濰坊濱海區將成為山東省最大的風力發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