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問題是建立全國性或區域性的風機和葉片制造技術聯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國內風機葉片及機倉罩制造單位近四十家,而且每年以30%的量在增長,圍繞著葉片等FRP復合材料制品的原材料企業有上百家。因此建立從葉片企業到原材料企業的合作聯盟十分必要。我國臺灣在兆瓦級風機葉片的設計制造上落后于大陸企業,為了推進臺灣兆瓦級風電業發展,由臺灣強化塑膠協進會牽頭,籌建臺灣地區葉片制造技術策略聯盟。這個聯盟組合了臺灣工業研究院、臺玻、中益復材、臺灣上緯等企業,進行一體化的兆瓦級葉片市場跟蹤和技術攻關。該聯盟一方面在臺灣選擇典型風電場引入德國技術;另一方面以大陸漳州為起點,聯合湘電風能公司共同開發葉片,從而推進整個臺灣地區的風電場開發。臺灣協進會的做法獲得設計、制造企業的歡迎和贊同,這對加快臺灣地區兆瓦級葉片開發,抓住機遇,及時切入兩岸風電市場有深遠意義。借鑒臺灣的做法,我們建議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牽頭,聯合中國玻纖工業協會、中國石化工業協會不飽和聚脂樹脂行業協會和環氧樹脂行業協會及設計制造企業一起交流情報信息和技術,加強與國際間的合作,促進風電行業的整體水平的提高。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持續較快增長,能源需求不斷增加。2006年,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占69%,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政府將采取強制性市場份額、優惠電價和費用分攤、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建立產業服務體等政策和措施,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努力實現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總能源消費量15%的目標,其中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這將極大地促進新能源產業的大力發展。2020年以后隨著傳統燃料資源減少,成本增加,風電將有更強的市場競爭能力,發展更快;2030年以后水能資源大部分也將開發完,近海風電開發又將迎來大規模發展時期,基于風能行業具備穩定且長期的市場前景,我國的風電市場將層出不窮,欣欣向榮,也將大幅度的啟動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的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