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yè)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wěn)定供應鏈 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fā)言、高峰對話、創(chuàng)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yè)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fā)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fā)展動態(tài)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在18日下午召開的“風電產業(yè)鏈國際合作交流論壇”主題研討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全球風電研究主管奧利弗·梅特卡夫發(fā)表了題為《風電供應鏈挑戰(zhàn):成本上漲,本土化及規(guī)模擴張》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fā)言全文:
大家下午好,我們今天到現在為止開了很成功的會議,我要感謝Ben,感謝全球風能理事會以及主辦方邀請我參加今天的會議。我給大家講講在我們的風能供應鏈,現在面臨什么樣的挑戰(zhàn)。
首先,我給大家講的是當前我們所處的情況,全球風能供應鏈正處在非常艱難階段。這幅圖大家可以看到,用于風機制造的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這是從2019年開始記錄的數據,一直到疫情都在通貨膨脹,俄烏沖突之后,繼續(xù)出現了通貨膨脹,最近這個材料價格有所下降,但還有許多關鍵材料仍然是處于比疫情之前更高的水平。物流方面的成本也是一樣的,這里會給大家看到一些最主要的航運要素,2019年到現在,上海鹿特丹,它是2021年疫情之前價格的7倍,全球還有很多其他航線,航運價格也都是居高不下。除此之外,利率情況也是不斷攀升,意味著融資的成本或者企業(yè)借貸成本增加,并且銀行收取的保證金有所下降,利率接近于0,出現了上升,意味著某些情況下債務成本是增加了。過去兩年,很多公司都是虧損,受到了宏觀經濟的影響,這一副圖大家看到美國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這里選擇美國是因為美國是受到這些成本上升沖擊最大的國家,可以看到2021年年初到2023年年初,對于美國的這些海上風電的成本上升了48%,這對于市場的開發(fā)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0GW的項目進入到合同的條款重新談判,甚至是完全取消合同。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他們希望在本世紀第2個十年進一步增加裝機量,這樣才能促進實現能源轉型,但是不斷提高的成本對于供應鏈產生了極大沖擊,因為會出現項目延遲。
海上風電風機額定功率持續(xù)增加。幾年前,七八兆瓦都很難見到,現在中國的部分風機甚至到15、16、18兆瓦,大家可以看這樣一個大的改變,在過去短短幾年當中實實在在發(fā)生了。從這張走勢圖,大家可以看到風機容量不斷上升,2010年前增長幅度不大,之后一下子比較大,這就是意味著這些公司需要在每一個節(jié)點上進行研發(fā)、投入,可以說,他們現在是越來越緊急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供應鏈不僅僅是風機容量變大,機軸、葉片都已經需要有更大的尺寸,所以說我們需要有更好的供應鏈的保障,這也給供應鏈帶來了壓力。
下面講一下供應鏈發(fā)展的兩種速度。一種是中方速度,還有一個是全球其他地方的速度。圖上可以看到全球清潔能源產能,可以說他們對于清潔能源是非常不一樣的,大家可以比較其他的電池還有太陽能,我們可以看到風能其實并不是那么集中,其他的能源成本下降的同時,我們沒有看到風能也是如此。
中國之外的國家開始落后于中國的步伐,中國風能的產能,過去五年之內已經翻倍了,可以說全球80%的增長風電產能都是來自于中國,黑線上大家可以看到需求并沒有那么大的增長,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產出的產能在不斷增加,大概是在未來3年預期是30%,所以我想有更多的投資會流向中國。
未來幾年,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的產能將低于需求,中國整機商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填補空白的機會。當前,中國廠商在國內面臨著很大的價格壓力,所以他們可以從國外尋求機會,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和歐洲的風輪廠商,過去幾年的價格在不斷增加,而中國國內的價格戰(zhàn)卻打得異常激烈的。中國的廠商他們是希望到中東、拉美這些中亞國家,西方市場上主要受宏觀經濟的影響。
風電會成為下一個光伏產業(yè)嗎?我們最近聽到很多人講中國政府對技術的補貼。2009年,中國政府宣布減免風電關稅,這就使得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這個氣場不斷增大,另外我們看到一些國外的公司,歐洲的整機廠面臨著自己國內的巨大壓力,包括通脹還有經濟形勢,還有包括來自中國的競爭,他們認為這對他們形成了非常大的競爭壓力。
歐盟想在政策制定者有意干預這方面加一些限制,緩解一下供應鏈上的壓力,還有反補貼的這樣一個浪潮。在其他市場上也帶來了很多的壓力,比如說美國宣布通脹削減法案以后,3600億美元的投資都會進入到這樣的轉型過程當中,所以說很多投資也會轉到風能市場,造成的影響就是中國在美國風電市場的影響不再舉足輕重。這是美國風電市場的進口,2017年到了一個節(jié)點,可以看到中國隨著貿易關系的緊張,份額是逐步下降的。
最后講一下本土化還有保護主義對風能產業(yè)的影響。中國在很長的時間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供應鏈,并且能夠加快最快的步伐。快速增長,低成本和本土供應鏈,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三角,在這個圖表上面可以看到這些市場上,尤其是在海上風能裝機增長,你可以看到這些國家長期,比如說在2030,2035都是以菱形標注的,綠色是代表達到了,而紅色是代表沒有,所以你看到絕大多數都沒有,他們預計會達不到自己的長期目標,這是因為很多國家都期待“快速增長,低成本和本土供應鏈”三樣都要達到,就是既要快速增長又要低成本還要本土供應鏈。中國建立起這樣一個強大的本土供應鏈,很好的發(fā)揮出保障作用,這其中包括能源轉型、低碳化、去碳化必須做出的妥協,并且仔細思量這些方面如何可持續(xù)高效方式發(fā)展,同時也能夠很好地促進當地產業(yè)鏈的發(fā)展,使當地受益。
我非常期待今天大家能夠就這些相關話題開展積極的對話,謝謝。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