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定供應鏈 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10月18日上午,中國石油上海潤滑油設計分公司工業油產品設計總監華秀菱在風電產業技術創新論壇I上發表題為《雙碳背景下風電機組高效潤滑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言全文:
大家好,很高興借此機會與各位面對面介紹昆侖潤滑油,我演講的題目是《雙碳背景下風電機組高效潤滑解決方案》。
隨著人類社會飛速發展,對于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大,原來用到的煤炭、石油、天然氣,依然是世界能源的主要來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價格的飛速上漲,使得現在尋找非化石能源,像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尤其是2030計劃,國家規劃雙碳戰略計劃中,在未來就會占到可再生能源其中占比,最終達到80%。
風能作為無污染可再生的綠色能源,被譽為是最干凈的再生能源,現在的成本最低,也最具發展前景。使得它的發展在可再生能源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且對碳中和和碳達峰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們國家連續幾年在風電行業中位居世界第一,為國家風電五年規劃的超額完成也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預計2060年將達到26億千瓦,為碳達峰碳中和落實打下基礎。
風電主機突破容量達到6兆瓦,單機容量達到3-7兆瓦,可以看到風電的飛速發展。我2001年致力于風電的產品設計和開發,我經歷了1.5兆瓦、2兆瓦到現在的6兆瓦。無論是陸上或者海上的風機都進入到了超大的時代,所以超大瓦的風機對油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我們最終落實到風電用油上面。
另外,我國風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大量的風機出質保期,風電用油市場大規模釋放,出質保期的風機數量越來越多,意味著風電企業著重于在風機國產化替代方面,有更進一步的需求。
預計到2025年,僅風電齒輪油的需求量就在1.69萬噸左右,所以風電潤滑油市場潛力巨大。
以中國石油為代表,致力于自主開發,與風電企業攜手做一些國家標準,包括企業標準、行標等方面,從標準入手進行破冰。另外,我們也是從一片空白到現在的技術研發、產品供應、潤滑服務、標準制定等產業鏈條。昆侖潤滑油在風電市場的軌跡,也從側面勾勒出國家自主制造的發展輪廓。風電用油包括齒輪箱和軸承,主要用到的是齒輪油、液壓油。工況非常的苛刻,無論是從雪山或者海水,潤滑環境經歷了嚴峻的挑戰。
我們統計1/3的設備問題,可能與潤滑有關。因此,潤滑油在上面起到不可忽略的護航作用。風電用油,它一般隨著大兆瓦的體積增大的。功率增大之后,相應來說體積是變小,這樣對油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像摩擦性能等。
昆侖風電用油受益于國家層面高質量綠色轉型的發展,我們做到在不同領域風電設備進行特殊需求設計,以滿足目前長壽命的潤滑要求。我們從2003年-2005年做出來的產品FD2000半合成到全合成的FD3000N+產品,適用于目前大功率風機齒輪箱的潤滑,并且可以向下覆蓋其他的產品。而昆侖潤滑油也是致力于產品的技術升級,從千瓦級到兆瓦級都對風電設備提供專業化的技術保障。
風電齒輪油從主齒輪袖到變槳軸承都有相應的潤滑方案,我們做全覆蓋潤滑配套體系,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們的產品具有保養周期長,環境適用溫度強的特點,而且也是大大降低風電合作伙伴維保成本和壓力。
技術優勢,獲得Flender認證,這個是風電行業的技術門檻。通過Flender臺架過了之后,為風電潤滑油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另外,油品獲得所有國際公認的臺架,現在作為自主配方中石油也擁有Flender泡沫臺架等一系列世界級實驗臺架。并且我們所做的產品,成功解決超大功率風電在長周期不斷運轉條件下,出現微點時的技術難題,并且在中國和美國獲得專利各一項。
這個是技術圖,具有相應的過濾性、軸承保護、橡膠兼容性,密封也做的非常全面,所以在產品性能上非常的突出。
我們產品做成功之后,通過5年以上的掛機實驗,這就是對終端可賀使用時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并且現在都已經形成采購使用。我們也會提供相應專業的技術保障,像潤滑優化和分析,現場的換油服務和技術。
當前風電市場用油處在黃金的推廣期,大量風機將要出5年的質保期,換油是風電場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背景下,除了提升風電機組自身的性能,油品在當中起到血液潤滑的作用,所以也是基礎保障。中國石油將借助高性能的潤滑產品和專業技術服務,幫助風機安全、環保、高效的運行,并且我們憑借多年豐富的潤滑管理經驗,與終端的風電企業攜手推進國產化風電的未來,我們也希望為實現零碳的美好前景而努力。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