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能源的4兆瓦海上智能風電機組近期屢獲訂單,其中包括江蘇如東潮間帶130兆瓦風電項目。一位正在和遠景能源洽談購買意向的“業主”這樣告訴記者:“江蘇潮間帶海上風電場是我國海上風電裝機量最大的區域,其海上機組選型對開發商有參考價值。另外,遠景海上機組過去幾年在如東潮間帶試驗風電場的優異表現也引人關注,尤其這款4兆瓦海上機型的智能控制技術更讓人感興趣,這顯示了海上機組技術的發展趨勢。”
這款名為“遠景EN-136/4.0”的樣機,是2013年7月30日在如東潮間帶試驗風電場并網發電的,到2014年3月30日已運行了8個月時間。按照江蘇龍源海上風電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說法,這款機型“運行情況良好,各項指標令人滿意。考察一款機型,除了看它的運行狀況,還要了解它的概念設計,否則你就不好判斷它是不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機型”。
看看遠景4兆瓦機型的設計特點,也許你就有自己的判斷。這款機型的開發負責人Lars告訴記者:“這是一款源自‘遠景海上智能風機平臺’的產品,‘高可靠性、智能化控制、系統成本最優’是它的設計基點。”
Lars是遠景丹麥全球創新中心總工程師。在加入遠景能源之前,他曾是Vestas的研發總監,先后主持開發了V80、V90等機型,有豐富的風電機組開發知識和實踐經驗。這位“技術官”在和記者談起遠景4兆瓦海上機型的研發時,興奮地表示“這款機型是遠景歐洲、北美和中國研發團隊全球聯合開發的成果”。
這個全球聯合研發團隊的成員來頭都不小。除了Lars外,還有Anders、Peter、Mier、劉博士、孫博士等人。Anders之前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開發商DONG能源的全球技術總監,目前管理著50多人的遠景丹麥全球創新中心。Peter之前是全球第一大葉片制造商LM公司的研發總監,開發了LM1/3的專利,目前在遠景擔任葉片研發總監。Mier之前是全球海上風電機組巨頭REpower公司主管技術質量的高級副總裁,也曾負責過REpower的海上風電機組業務,在海上機型設計風險控制方面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經驗。而劉博士和孫博士則是遠景中方研發團隊的領軍代表。劉博士之前是美國福特汽車全球動力傳動及整車技術首席總監,孫博士之前是美國波音公司翼型設計和葉片氣動設計專家。“遠景希望將汽車行業一百多年積累的智能控制技術以及飛機行業翼型設計經驗運用到風電行業。”Lars這樣告訴記者。
Lars透露,在聯合開發過程中,“遠景歐、美、中聯合研發團隊有過多次激烈的討論和碰撞,使得這款4兆瓦海上機型具備了良好的產品基因。”他舉例說,在確定電氣傳動鏈拓撲結構的過程中,全球聯合研發團隊圍繞直驅、雙饋和全功率鼠籠等方案展開了“相當激烈的交鋒”,最終在可靠性和成熟度這兩個關鍵點上達成一致,選擇了“全功率電氣傳動鏈”方案,讓這款機型有了較高的可靠性和經濟性,而這也符合遠景持續降低海上度電成本的技術理念。
高可靠性指標有多高
海上機組要比陸上機組有更高的可靠性,這就不難理解“風險控制”為什么成為遠景4兆瓦海上機型設計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遠景丹麥專家團隊發揮了重要作用,Mier就是這個團隊中的關鍵角色。
在談及遠景4兆瓦海上機型的可靠性設計時,Mier告訴記者:“遠景4兆瓦海上機型的可靠性是通過設計的可靠性來實現的,也就是說由正向設計定義一個高可靠性指標,再由反向設計解決已有失效模式和潛在失效模式的問題,從而選擇在海上機組運行中已被反復證明過的高可靠性部件。”
先來看這款機型的“高可靠性”指標:99.6%的可利用率和8760小時機組檢修時間間隔,是遠景設計EN-136/4.0的可靠性指標。也就是說,對不可恢復的機組故障,一年只有1次故障檢修的機會,而在歐洲最優異的已投運的海上風電機組,這個數據要在5次左右。“可靠性、可利用率、安全性的正向和反向設計的實施,伴隨了這款機型研發的全過程,并將指標分配到零部件級,做到在基因層面保障機型的設計可靠性。”Mier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