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全球專家團隊設計一款大功率海上機型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解決已有成熟技術在全球海上風電的歷史失效問題。“失效模式”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是遠景4兆瓦海上機型設計團隊的態度。Lars稱:“遠景4兆瓦海上機型設計可靠性是從研究和解決海上機型的系統功能失效模式以及子系統、部件級的失效模式開始的,大約用了一年時間,遍訪全球失效模式上千例,其中主要失效模式上百例,如此執著的目的就是避免已有失效模式不會在遠景4兆瓦海上機型上出現,當然也包括潛在失效模式。”
Lars并不愿意透露遠景設計團隊所研究和解決的具體失效案例,他強調這是對歷史失效模式的尊重。其實,對遠景設計團隊來說,不僅可以從供應商那兒得到有價值的失效信息,而且遠景丹麥創新中心有頂級的海上風電專家,每個專家都掌握相當數量的海上風電失效案例,這可以更有效地讓設計團隊研究、分析以及遍訪全球更多的典型失效模式,這對4兆瓦海上機型設計來說是一筆財富。
“不僅如此,這款機型的設計團隊還帶著失效案例和應對措施,與全球主流海上風電部件供應商進行實質性對接,讓已有和潛在失效模式得以閉環控制。”遠景丹麥創新中心總經理Anders這樣告訴記者。
一位來自部件供應商的工程師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這位工程師向記者透露,遠景能源通過全球范圍的供應商設計評審以及對相關海上機組的運行業績調查,發現了更多的失效案例。“任何一個部件的失效都會帶來百萬級的損失,這讓遠景對部件供應商的選擇格外謹慎。”這位工程師強調說。
其實,遠景能源在解決部件失效問題的進程中,無論是通過橫向證明來降低零部件的故障率,還是通過縱向建模來預計子系統的可靠性,以及后來的閉環測試驗證和完善或修改設計,始終都是和部件供應商一起運作的。換句話說,遠景能源是通過借鑒全球海上機組失效經驗,以及整合全球供應商智慧來做一款高可靠性的海上機型。在Anders看來,“通過深度介入供應商研發和生產過程,可以降低供應鏈質量的不確定性,尤其在供應商端實施產品質量先期策劃,通過對供應商研發、制造過程的監控,能夠減少外購零部件質量風險,保障可靠性指標的實現。”
智能化控制有多智能
在業界,遠景能源是最早提出“智能風機”概念的公司,具體到4兆瓦海上機型,劉博士將其定義為“能夠主動感知、思考、判斷和決策”的海上風電機組。
劉博士解釋說,這款機型的智能化,就是讓機組使用數據洞察兩個問題,一個是風正在做什么,另一個是下一步風還要做什么,以使機組準確地感知自身的狀態和外部環境條件,通過優化調整控制策略和運行方式,始終運行在最佳工況點。“這也是為什么遠景在這款機型上采用先進的測量技術、數據分析專家系統、主動性能控制和基于可靠性的決策算法以及智能控制等多項技術的原因。”劉博士告訴記者。
劉博士舉例:136米直徑的風輪掃風面積有兩個足球場大,不同區域風的狀態不同,葉片旋轉到各個角度所受到的載荷也不同,惡劣的風況可能會危害到機組的壽命。那么,遠景能源的智能控制技術與先進的激光雷達測風技術相輔相成,讓傳統的基于“點風”的控制升級為基于“面風”的智能控制,這不僅能在空間上識別多變的風,還能預測風在未來時間上的變化趨勢,加快機組的響應速度。可以說,智能化讓這款機型不再傳統,對于槳距角和偏航角的積累誤差,機組能夠自動補償和尋優,還可以不受瞬時風速波動的影響,使電能的轉化貼合風能的實際變化,即便遭遇高風速的載荷波動沖擊也可以自行將其卸載,而且做到高風速持續運行發電。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化也使這款機型有了多項技術亮點。比如故障情況下依然能持續運行是這款機型的一大特點,任一功率模塊失效并不會導致停機。還有,這款機型安裝在風場后,將配備遠景能源開發的故障辨識軟件,使用軟件容錯技術、軟件傳感器技術,以便更準確地收集和利用數據。
不能忽略的是,遠景能源將機組智能化控制與云計算相結合,讓智能機群升級為智能風場,通過與相鄰機組的信息共享,每臺機組不僅可以感知自己的工作狀態,也能依此判斷出與相鄰機組的相互影響,從而通過智能協調實現以全場發電量最優為訴求的全局優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