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安裝資源的作業能力不難,根據作業準則和船長個人經驗依據全年海上條件分布情況能夠確定個大概。環境資料以及結合海洋工程作業經驗,對環境資料進行合理的處理是整個評估過程的關鍵。小編所在的CCSC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工作,形成了初步的方案(這不是軟廣)。
渣作圖,拿出來騙騙人
海洋油氣與海上風電運維模式的區別
海上油田設施是油公司的資產,日常維護責任更多的時候由油田作業方或作業公司來承擔。從陸上風電情況來看,無論出不出質保,也無論合同如何簽,整機廠商都不可避免的在運維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具體到國內海上風電,至少從目前來看其運維模式與陸上基本一致,否則某國內知名領先整機商也不會自己投資建造風電運維船。從運營模式上看,由整機商自己進行海上風機運維船的運行面臨的風險較大,一方面投資較大,另一方面整機商缺乏海上工程船的運營經驗。從這個角度來看,采用第三方運維可能更現實。
小船挺漂亮,一定程度上兼顧耐波性、快速性和甲板面積的雙體船已經成了標準運維船型
結語
對于海洋工程而言,IOM費用早在項目開發研究階段就已經能夠確定。平臺滑移下水還是吊裝、組塊浮托還是吊裝、用合適的、有檔期的安裝作業資源完成裝船、運輸、安裝作業在方案設計之初中就已經確定,整個項目CAPAX中的安裝費用進而能夠確定。至于OPAX,長時間的海上平臺運營經驗早就對這些東西了然于心。這些對于項目是否上馬至關重要。
作業費是桶油成本中的重要部分
對于海上風電場而言,由于整機商承擔更多的責任,運維帶來的支出對于整機商而言更敏感,停機帶來的損失對于業主而言也是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整機商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船舶資源庫,對各種運維需要的船舶資源進行作業能力與作業概率評估,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運維作業要求。整機商、第三方運維方建立長期合作協議,在合適的港口建立運維基地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在國內海上風電還未全面開展起來的時期,第三方的運維船還應兼顧海上油氣田需要,提高船舶資源利用率。
海上風電想要更好的發展,借鑒海上油氣開發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特點有助于在能源過剩的今天提高海上風電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