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美國大多采用風險評估、可靠性分析、壽命管理、預知性維修等風電運維策略;歐洲主要采用風險評估結合壽命管理為主的維修優化和管理策略。
DNV GL集團的一位能源咨詢顧問介紹說,由于國內對關系到風電設備壽命、運行隱患的關鍵部件缺乏有效的、系統的監測,導致對風電設備的狀態了解不足,對潛在的故障隱患沒有有效的監測手段,無法跟蹤故障發展趨勢,因此,只能做事后維護,而不能預先發現并提前解決故障隱患。
北京計鵬信息咨詢公司的分析報告認為,風電設備的狀態分析是風險評估、可靠性分析、壽命管理、預知性維修等運維工作的前提。我國風電引進過程中大多只是引進了設備制造技術、控制系統等生產和運行相關的技術與設備,而對風電運行狀態進行分析、評估相關的軟件、工具和方法卻沒有,近幾年才開始引入一些專業的分析軟件與檢測工具,但不論是分析方式、技能還是經驗方面,都還不能滿足風電設備狀態評估的要求。
與會人士普遍認為,我國風電設備維護體系還不夠完善、技術實力落后、經驗不足、管理體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風電設備運行不穩定,設備故障頻出。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對現有的風電運維方案進行全面和系統的優化。
在業內看來,未來的運維市場發展趨勢是:系統診斷、整體解決;有計劃的“預防式”保障服務為主,及時的故障修理為輔;完備的數據庫和服務檔案。
【備品備件之憂】
遼寧大唐國際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論壇上表示,伴隨著風電突飛猛進的同時,風電產業存在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出來,技術對外國依存度高、零部件以進口產品為主、不合理競爭使風電制造業進入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態。技術不成熟、產品故障率高等,對風電制造業和發電企業造成很大的經營風險。風電機組備品備件方面的問題已經成為風電制造企業和發電企業的沉重負擔,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成為一個緊迫任務。
據介紹,我國很多風電場在管理方面還比較粗放,運營管理計劃性不強,設備管理預見性差,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風電備品備件的調配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這直接導致我國風電行業處理故障時間較長,大大影響了風電機組的運行效率。
除了備品備件的調配缺乏前瞻性外,備件維修也呈現出參差不齊的局面。“目前,國內風電備件維修還比較混亂,似乎各個公司都能維修,但是真正能修好的卻沒有幾家,”從事風電備件維修的北京凌坤電氣的一位相關人士說,“要想把風電備件維修好,一方面要有過硬的硬件維修團隊,另一方面還要有超強的測試團隊。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測試團隊作為支撐很難把備件維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