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盡冬至,葉落無聲。11月14日,寒風颯颯的黃土高坡上已看不見任何行人,一群頭戴安全帽的人卻依然在忙碌。
山西晉城供電公司的郭晉手拿圖紙,不時抬眼望望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員,“高平南110千伏變電站是今年的電網新建項目,我們要保證每一個細節都不出紕漏才行。”
“別看他年紀小,工作卻很出色,不愧是在特高壓鍛煉過的人。”單位同事這樣評價25歲的郭晉。
為做好特高壓建設管理人才儲備,滿足大規模特高壓工程建設管理需要,今年4月,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決定采取送出培養的方式,選派土建、變電、線路專業人員赴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項目部培訓鍛煉。這個工程是我國首個同塔雙回路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
郭晉是選派的10人當中最年輕的一個。“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記者問。“拓展了知識面,學到了好多實用的東西,這些在書本上是完全沒有的。比如,在特高壓站的填方區采用生態加筋土擋墻,既減少了水土流失又綠色環保;金屬全封閉組合電器(GIS)設備全部使用智能托架對接安裝,實現了GIS全封閉安裝。”郭晉說。
培訓鍛煉歷時5個多月,他們和特高壓參建單位人員同吃同住同工作。9月中旬,這10人陸續結束培訓返回原單位。
國網山西電力負責人說:“山西是第一條特高壓線路的起點,但特高壓更重要、更深遠的意義還不只在于山西,而在于其所顯示出的大市場前景、大配置功能和特殊示范引導作用。這些年我們絲毫不敢懈怠,積極總結特高壓建設經驗,提前培養和儲備人才,時刻準備掀起新的特高壓建設熱潮。”
夯基礎 構建堅強網架
山西,素以煤多著稱于世。目前,已探明煤炭儲量約2600多億噸,占全國總量的近三分之一,是我國第一大產煤輸煤大省。然而,山西卻不能將煤炭資源快速轉化為經濟效益,能源轉型慢和資源優化滯后是問題所在。
2009年1月,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行的特高壓線路在山西正式投運,為這個欠發達的中部省份提供了變輸煤為輸電的大通道。
借力好風上青云。這條特高壓線路僅僅是開始,大規模特高壓建設蓄勢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