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寶:我們講簡化審批,很多時候還是在部門之間兜圈子,國家發改委不要管了,工信部來管,交通部來管,你不批了它批,不還是一回事嗎?你要不批,就直接下給企業,哪級都不要批,不是在部門之間轉移。所以我覺得,要放權就要放給企業和市場,不是橫向放或垂直放,這沒有多大意義。
你有個廟,有和尚,它就要有人燒香,它就要有人管,你不能讓他整天在那喝茶看報,肯定要管事,管事就是事,越管越多。這一次進一步提出下放審批權,長期在這個框架下工作的人他總認為一放就亂,包括我主張當時5萬千瓦以下風力發電不要去搞審批,有人就會說這不行啊,為什么,說現在風力發電有補助啊,如果一放開以后這補助怎么辦啊,管不住了,我一聽就明白,這完全是托辭,為什么?補助又不是你管,能源局也不管補助,補助是財政部的事,實際上這根本不稱為理由。
從成立能源部的呼聲,到你擔任第一任能源局局長,如何看待中國能源管理體制?
張國寶:兩屆政府換屆時都有過成立能源部的呼聲,為什么呼吁能源部,因為能源重要,能源的職能在很多部門都有,國土部,資源歸它管,能源的外貿涉及商務部,能源的項目涉及發改委,但成立能源部把各種涉及能源的決策和政策集中起來,是過于理想化的,真成立起來能把人家拿過來嗎?你不可能把國土資源部很多處室并到這邊來,價格也是,不可能能源部管能源價格,這樣的話交通價格就得交給交通部,農產品價格就得交給農業部,各個部門還是計劃經濟,都為自己的行業吆喝。
社會輿論好像替能源部說話,但仔細想是行不通的。我開玩笑講,我在管能源局這幾年中,應該說能源發展還是很快的,這個功勞不是我做的好,是我管不了這么多事,它給我的機構只有這么小,能源局就是不到百十人,就是24小時不睡覺也管不了這么多事,所以給了企業更多的機會。
目前,國務院推行部際聯席會議,這對能源領域有何影響?
張國寶:一方面,大家認為能源需要成立能源部,又考慮到能源職能分散在很多部門,要把它集中起來不大可行,就成立了能源委員會,就是部際之間的協調機構,把具有能源管理職能的部門,在能源委員會的框架下進行協調,主任由總理親自擔任,上任是溫家寶,這屆就是李克強,另外還設立了專家委員會。
這個架構意思是有,但沒有發揮作用,上屆的能源委員會一次會議沒開,這屆政府也還沒來得及開。我聽說,國務院要擇機召開能源委員會的會議,原來說是8月份開,可能后來一忙就過去了,現在都到年底了。他們事情太多,顧不上這個事,現在既然能源職能無法集中到一個部,那么部之間關于能源問題的協調工作就很重要。
你對于未來中國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安全十分關注,有怎樣的背景?
張國寶:能源安全確實要引起高度重視,不僅是看眼前還要看更遠的將來。在整個能源結構中,我們的對外依存度還不算太高,13%,這個主要是水電、核電以及可再生能源我們都發展不錯,但看某一個項目就多了,比如油是最突出的,自產2億噸,去年進口2.7億噸,今年肯定要突破3億噸,依存度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