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懷勝:所以說就是滿足不了我們的要求,所以軸承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機床的性能,一個機床的精度能達到多高,它的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軸承了,一個機床的壽命有多長,也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軸承的壽命。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了軸承的進口問題,可能它也折射出我們在這個產業(yè)當中常常會看到的一個現象,雖然我們可以制造很多大型的設備,但是關鍵的零部件往往是需要靠進口的,就拿我們現在關注的這個軸承來說,每年的進口量大概有多少?
蔡惟慈:這樣,實際上我們是世界上面的軸承生產大國,現在的矛盾是什么呢?我們中低檔的軸承,我們的能力有富余,因此我們大量出口,但是呢,要求比較高的軸承,比如像我們剛才講到的精密機床的軸承、風力發(fā)電設備的軸承、高速列車的軸承、一些高檔轎車的軸承,這些我們需要大量進口,所以算總賬來看,我們軸承到去年為止我們是進出口是逆差。盡管機械工業(yè)整個產品已經實現了順差了,但是我們去年我記得,去年軸承我們出口大概是20億美元,是進口是22億美元。
主持人:我問問姜總,你們每年要進口軸承大概要花多少錢?
姜懷勝:人民幣超過一個億。
主持人:人民幣超過一個億,邵先生這一個億會讓你動心嗎?
邵陽: 很動心。
主持人:這一個億的訂單當中我們可以拿到多少,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講?
邵陽:工作母機需要的主軸軸承,目前來講我們60%左右的產品都可以滿足。
主持人:另外的40%是基于什么樣的原因,我們目前國內還做不到,必須要進口?
向文波:就我們這個行業(yè)而言,全世界所有的工程機械企業(yè)都在中國設有工廠,甚至在這里銷售產品,那么從用戶的選擇來講,他們當然需要選擇性能可靠、好的產品,而我們的國內這些零部件不能夠完全滿足我們客戶的需要,所以我們被迫的要去進口一些這樣的進口的基礎零部件來解決這個問題。
主持人:你的企業(yè)肯定也需要有一些進口。
向文波:現在我們非常遺憾的事,就是說我們現在所需要的這些東西基本上依靠進口。
主持人:姜總,聽說也因為這樣的事有一次非常非常地著急,是嗎?
姜懷勝:有一次我們是進口的轉臺軸承、負荷軸承,我就剛才說的這個,機床什么都做好了,這個轉臺軸承還沒從外國發(fā)過來,所以說我們一直等,為了這個事拖了三個月,所有的機床都裝好了,等軸承等了三個月。通過這一點,我們真的希望邵總盡快地把軸承的問題解決。
邵陽:關于機械基礎零部件,一方面是我們這些年,說明我們像做軸承這樣的一些基礎零部件在發(fā)展的速度上,在關注度上還沒有引起一個高度的重視。第二個問題就是剛才蔡會長講到的,由于現在主機,很大一部分主機是屬于裝配性主機,就是我這個中國制造是中國裝配,很多的核心關鍵零部件不是中國制造,是裝配備國外。那么如何過渡到中國制造,那就需要從零部件抓起,真正像德國一樣,德國的機床現在就直接號稱所有的零件均來自于德國的本土。
主持人:我們想知道,在這個振興規(guī)劃綱要當中,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內容,著重被提了出來,我們聽聽楊處長的介紹好不好?
楊拴昌(裝備工業(yè)司重大技術裝備處處長):
特別亮的一個亮點就是基礎零部件,我們在第三項重點任務里面,要提升四個方面的這個行業(yè)基礎,其中包括大型鑄鍛件,這是也是我們,制約我們的一個裝備發(fā)展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第二個方面就是基礎零部件,包括軸承,包括液氣密的元件,包括工業(yè)電子這個元件等等這些零部件。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的工具、模具,這些方面也是我們制約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第四個方面我們一些特種的材料,剛才我們蔡會長也講了,像矽鋼片等等,這些從四個方面來解決基礎的問題,從而夯實整個裝備發(fā)展的基礎。
屈賢明(原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基礎件看起來有的很小,但是它確實是一個技術很復雜的,而且往往人們容易輕視它,所以為什么實際這個基礎件的問題已經提出了二十多年,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看到這次這個規(guī)劃里面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這是在歷年來所沒有的這么一個重大決策,所以我給予很大的希望。趙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我有一個擔憂,就是我也想請教一下蔡會長,就是說我們這個基礎件,分散的很多,種類很多。那么作為軸承行業(yè),我了解,它的這個產業(yè)的研發(fā)和企業(yè)規(guī)模、自己的研發(fā)能力都是可以的,但是很多基礎件元件它大量是中小企業(yè)的。基礎研究和企業(yè)自己開發(fā)能力薄弱,這個問題怎么樣能夠系統地得到一個體制上和機制上解決?
蔡惟慈:就我們目前的產業(yè)現狀來講,確實,從體制上面、機制上面、政策上面需要采取措施的地方太多了。這次這個規(guī)劃應該來說體現了一個政策的導向,體現了一個將來政府在培植資源的時候,它的一個方向。從這個意義上面來講,我想恐怕會有利于我們這塊進步的更快一點。
同時呢我想,類似于像技術性這種品種很多,量很小的,它也得發(fā)揮市場本身的作用。比如說實際上我們風力發(fā)電軸承的突破,很大的程度上建立在我們主機產品的量的需求上來了,對于我們軸承廠可以說它就起了一個,覺得干這塊是有前途的,是有利可圖的。
主持人:剛才大家都在談到這個基礎件的振興,但實際上基礎件肯定并不僅僅是包括我們剛才一直都在談的軸承。
蔡惟慈:對。
主持人:除了軸承之外還有哪一些?
向文波:我說個很小很小的東西,就是現在我們這個,這里有個油缸,油缸里面那個小小的密封圈,就這個東西我們現在都是進口的,因為它的那個,我們國產的那個,它的抗老化的性能,它的密封性能不能夠滿足這個我們講的主機的需要。如果說針對我們的中國的基礎零部件,說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平的話,那我們可以自豪的講,中國的裝備制造業(yè)就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