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國際風電復合材料高峰論壇(CWPC2018)于2018年3月30日上午在江蘇省阜寧縣天鵝湖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海內外的200多個企業、600多余位風電行業、復材行業的精英參加了本屆盛會。上午的開幕式結束之后,高峰論壇分別設置了新材料、新技術專場,設計運維優化專場,新產品發布會專場,技術工藝創新專場,產業鏈對話專場等多個專場,將呈現大量精彩內容。
TPI復合材料公司革新及技術高級總監Stephen C. Nolet在技術工藝創新專場做了題為《3D打印技術在模具及葉片生產中的應用及展望》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實錄:
TPI復合材料公司革新及技術高級總監Stephen C.Nolet
一、TPI公司簡介
TPI是美資風能葉片制造商,并在全球范圍內致力于推動風能產業發展,并使用的技術做很多的行業應用。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有13個工廠,我也在管理這些工廠,客戶需要我們降低成本,是運輸成本,可以很好的利用技術人才。
我們在中國有兩個工廠,一個是太倉葉片工廠,另外一個是江蘇大豐。我們將在揚州建立第三個工廠。我們會和很多廠家進行合作,我們會用TPI的技術和管理系統滿足的需求。從事我們還有精密模具和工裝系統,在太倉就有模具工裝工廠,可以滿足30-50米的長度要求。我們覺得葉片長度會不斷的增加,所以會不斷的貼合要求。
(PPT圖示)這就是我們的供應范圍。
二、數字化3D打印以及如何應用在工裝
這是一個公司研究項目,和美國能源局合作共同研究發展的。美國能源部華盛頓高級制造局機構和我們通力合作。
什么是數字3D打印呢?3D打印就是增材制造,把材料層層疊加之后變成三維。我們有100米以上的葉片,至少3D打印不會替代生產連續葉片所需的材料。而且到目前為止材料的成本并不具備競爭力,但3D打印已經不是新概念了。復合材料有很多的添加劑、膠粘劑,這都是我們做的,只是大家不會用3D打印的思維進行思考。
3D打印對工裝有什么思考呢?我們的想法是更短的葉片,更短的交付時間,交付時間非常重要。還有就是用疲勞測試進行裝配,希望縮短時間。3D打印就具有很好的好處。我們是首件產品最短的周期需要36周就可以裝配完成。
數字化制作模具可以大大降低時間。我們可以利用3D打印將葉片特征打印出來,而且相對簡單。這個設計里包含了導熱率以及熱容,都可以定制,熱膨脹以及使用溫度范圍都可以在模具上制造出來,這樣一來可以大大縮短上市時間,也可以降低加熱的復雜性。
我們做的項目是和美國能源部合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降低風險,證明3D打印技術制作風力發電葉片模具的可行性,就可以使用25%的碳纖維滿足能量需求,達到精益性,還可以做連接件;第二階段,模具制造,建造能實現制作多組的3D打印;第三階段,葉片生產階段。
TPI會負責模具設計,從外模線、粘接法蘭、抗剪腹板和五金構建,可以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我們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為我們提供了數據,檢驗生產的可靠性。
三、3D打印風電葉片
第一階段,可行性測試。利用數字打印為桑抵押一國家轉子實驗臺制作13米的葉片。因為它只是顯示技術,所以不用找最長的葉片。否則成本很高,所以13米是比較合適的葉片長度。它有三套葉片和兩個測試葉片。
另外,我們會看一下表面公差,也會看后緣公差,還看扭曲組、厚面平率,還要關注其他的參數,包括模具溫度、變形,做真空跌落測試驗證不同的零部件是否達標。3D打印的表面也會有傳統的涂層,這玻璃纖維的層板共同加工。我們會使制作工藝和材料標準化。
我們會用玻璃纖維壓制印刷機板,提供足夠強的粘合強度,我們會用整合化的加熱效果,希望能夠在45度環境下達到預期要求。當然我們的要求不是非常高的,表面和目標溫度是45組,而且允許上下游5度誤差。我們會用擋板控制流速和熱風度。
我們還會做真空試驗結果。這個測試肯定要做。我們在3英尺×3英尺的面板上進行了真空減壓測試,60分鐘下降了2.6mbar,超過司預期目標,ABS可以很好的進行運行在葉片表面,也證明了3D打印的真空實驗結果非常成功。
我們還進行了分項演示工具的制作,對于法蘭會整合到工件當中。加工還包括了層壓。
第二階段,是NRT制造長13米模具。我們會打印如果高壓片和低壓片模具,分為八段,長1.6-1.8米。然后,我們會做框架結構一體化,這是一個傳統框架結構,它會遵循葉片外殼的輪廓。另外,這個打印模具的框架可以儲存在相似的結構中,可以進行很好的管理,另外可以防止向外部延伸。我們也會讓模具翻轉及固定。我們打印模具界面,這是13米長的模具進行組裝。(PPT圖示)這是工作處理當中的鋼框架的結構。這是最后工具的連接、裝配,我們會將材料封裝,將層面表面制成最終形狀,修飾及手工打磨使模具表面達到要求。我們會安裝內部管道加熱設備,最后對工具進行測量,證明它在工差范圍之內。
第三階段,NRT葉片制造。其實這里面用的是非常傳統的材料,我們的料是碳纖維,在這里可。我們把這個葉片封閉的時候會有很多傳感器,便于后續葉片儀器裝配、粘接和根部不加工,我們有一些工具測試。這是葉片最后的收尾工作。整個形狀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因為它是完全3D打印出來。我們為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提供了NRT的葉片數據,還有一個是美國的風電發電中心進行檢測評估。
未來我們會有什么目標呢?我們不僅要顯示3D打印葉片工藝的經濟效益,還是希望看到它在未來有一些方向。我們可以通過3D打印方式使它可以更高、更快,同時降低成本。只要一個工藝上就可以完成13米葉片的生產,我覺得未來是非常光明的,這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的方向。我不想告訴大家我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有些東西可以通過傳統的方式解決。但是,如果我們能降低交付時間,比如說可以使用3D打印,能夠使產品快速上市。(內容來自現場速記,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