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部件自重+極端風載
2)各部件自重+發電機極端扭矩
自重計算:施加在電機底架上的部件重量包含機艙罩5t、吊車及吊車架3t以及發電機6.5t。其中機艙罩、吊車及吊車架的重量由8個支撐點承擔,發電機底架上有4個支撐點,每個支撐點均分1/8的重量,發電機的重量由4個發電機支座承擔,每個支座均分發電機1/4的重量。
風載計算:考慮機艙一側的極端風載工況,計算風載總大小為:

其中:
機艙罩上的風載被平均分配施加到8個加載點上,其中發電機底架上有4個,所以平均每個加載點上的風載大小為13.81kN。
發電機極端扭矩計算:發電機的極端扭矩是通過額定扭矩放大10.5倍后得到的,總大小為:
扭矩的施加是通過向發電機的四個支撐板施加力偶來實現的,支撐板間距 ,所以每個支撐板上分配的力的大小為;

2.2 電機底架靜力分析首先對發電機底架的原
始幾何模型進行簡化,簡化的原則是在保證計算精度的同時采用合理網格模型。結構上的小孔不影響整體的應力狀態可全部去掉,螺栓連接部分強度滿足要求,整體分析時可不考慮,將其作為固連。簡化后幾何模型如圖2所示。
模型處理完后,選擇合適的單元類型,對其進行網格劃分。此次分析采用實體殼和實體單元作為網格填充單元,采用六面體為主的網格劃分方式進行分網,分網后網格模型如圖3所示。
模型分網后,對其進行載荷的施加并指定約束,載荷大小及施加位置如2.1節所述;約束方式采用固定約束,將發電機底架與主機架螺栓連接的位置進行固定約束,然后進行分析計算。
2.3 計算結果
工況一:各部件自重+極端風載
在此工況下,發電機底架的最大等效應力為122.62MPa,出現在左側縱梁上頂底板根部邊緣。等效應力云圖見圖4所示;最大變形量為8.99mm,出現在左側縱梁尾端,變形云圖如圖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