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反復的推敲和改進之后, 終于形成了簡單實用而又能把問題解決的方案。參考200720115999號專利《一種風力發電機的傳動裝置》原來方法并不是特別復雜。葉輪主軸通過傘形齒輪,改變力的傳遞方向,變成垂直安裝的傳動軸旋轉,再由傳動軸帶動發電機。通過傳動軸把發電機和葉輪主軸鏈接起來,使水平軸的主流風力發電機,實現了連續對風工作。
更為可喜的是,這種方案的兼容性很強,與解纜技術和偏航技術等大部分主流技術均能夠很好地配套,搭配靈活并且使風力發電機具有連續不間斷工作的可能。今年的國際風力發電展覽會盛況空前,當屬歷屆最大。
我們今日之創新our innovation today,世界明日之主流world's mainstream tomorrow.在這次盛會上,華北電力大學的項目負責教授與我聊得頗為投緣。
如果風車的主要結構需要大規模的改動,最后遇到生產關系調整的時候,可能會要有一個過程,但總比跟在別人家的后面強。我們達成的共識:這應該是一個立足于公益性的開放專利,任何人仿制或者用于商業化用途,都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甚至連招呼都不用打。除非有人覺得解決電纜纏繞問題很重要,并且需要專利權時,才可以給我寫信聯系。我又補充說:如果朋友們在制作的時候,有需要我的地方,我
將義不容辭。作為愛好,非常樂于干這方面的事;
《中國風電資訊》2010年10期36頁《大型風電機組投資價值不高五大成因之技術解析篇》中的第3部分【故障多成因的技術解析】,在最后指出“與偏航系統攜帶電線電纜旋轉的對風方式也是造成故障多的誘因” 第四部分【功能少成因的技術解析】在最后也指出“而其龐大的多發電機系統必須設置在地面”... ...
多極永磁發電機不用增速齒輪箱,由葉輪主軸直驅,大有引領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趨勢。由于多極的永磁發電機直徑很大.如西門子SWT-3.6-107風機中的發電機,功率3.6MW,其外徑長達5.5米,厚度2.5米重量70多噸。為容納此巨物,機艙更加龐大。如果應用前面提到的方案,通過使用傳動軸的辦法,把發電機從機艙里挪出來,安裝在塔筒上或者干脆布置在塔筒以下,就算是更加大型的發電機,如182極以上,每分鐘低于10轉的多極永磁發電機,也無需考慮安裝空間問題和重量問題,對塔筒受力情況的改善,同樣積蓄了有利因素。使電纜纏繞不再成為問題的這種革命性技術,最終將使大型的風機,能夠做到連續地運行。
三維動畫設計在風機結構的描繪上,真是快速直觀。這次遇到的專業人員,將我的意圖躍然于屏幕之上,只要十幾分鐘功夫,圖像的任意翻轉之下,各個部位的傳動關系與零件的結合情況,一目了然。嫻熟的計算機操作手法和速度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如非親身體會,真是難以想象。
不向問題妥協,突破這一難題而前進。在機艙空間利用上面,遇到的卻是真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