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風電場建設中涉及諸多物流細節和運作流程。由于風力發電機組屬于大件設備,為了能夠將風機順利運到風電場指定機位,需要用較長的時間完成前期的運輸選線、路勘、清障等工作,并綜合考慮運輸時間、運輸成本、運輸風險等問題。最后,對華潤南澳26mw風電場風機設備運輸方案進行案例分析。
[關鍵詞] 風機設備 大件物流 運輸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開發和利用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近年來,中國風電行業發展十分迅速,2007年新增裝機容量330.4萬千瓦[1],逐漸成為亞洲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在實際的風電開發過程中,由于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一般都比較偏遠,如山脊、戈壁灘、草原、海灘和海島等,而風機設備又屬于大件設備,因此風機設備的運輸方案就顯得十分重要,除了盡可能利用已有的運輸條件以外,還有可能涉及新的道路修建等問題。
本文結合華潤南澳26MW風電場的風機設備運輸案例,對風機設備的運輸問題進行綜合闡述。
一、 運輸方式
風機設備可分為國外制造設備與國內制造設備,在物流運作上有不同的形式。
進口風機提供商集中在歐洲,到國內要經過數月的遠洋運輸。它通常由歐洲主要港口經過遠洋海運至國內沿海主要港口,再通過拖掛車轉運至風電場;或者到達國內港口后,再通過鐵路轉運至靠近風電場的鐵路站點,最后通過拖掛車轉運至風電場,相對于國產風機其運輸成本較高。
國產風機在國內生產,不需要遠洋運輸,能夠節省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從而降低工程造價。風機設備常見運輸方式如圖1所示。

圖1. 風機設備運輸方式
圖1所示的1—3中,公路運輸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目前,國內運輸風機設備,除必須采用船運以外,采用公路運輸方案的較多。采用公路運輸的時間較短,可以直達工地現場,還可以省卻其他運輸方式中途吊卸作業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