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今年將開展第二批試點:如加快建設上海世界博覽會園區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在張北建設的我國第一個風光儲能綜合示范項目;選定天津一個區進行智能小區試點等。中國的智能電網建標準尚未出臺,根據國家電網的規劃,從2009到2010年要首先完成標準的制定和重點地區的試點。到2010年底,跨區直流工程投產規模達到1290萬千瓦。到 2015年,以超高壓為核心的堅強國家電網初步形成,超高壓及跨區電網輸送能力超過2.4億千瓦。
到2020年,基本進程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以華北、華中和華東(簡稱三華)為超高壓同步電網為受端,東北超高壓電網、西北750千伏電網為送端,連接各大煤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堅強電網結構,超高壓及跨區電網輸送能力超過4億千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加大城市配電網、農村配電網建設和改造力度,特別是加大中低壓配電網投資比例,解決供電和卡脖子等突出問題。此外,由于國家智能電網目前的標準并未確定,這也是影響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因素。據國家電網內部人士透露,國家電網將積極參與制定智能電網相關國際標準與規范,推動企業標準成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發展智能電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智能電網的建成需要政府、企業及相關行業的共同努力。
美國的目標內容比較遠,很多電力公司都把安裝智能電能表及建設先進的計量系統作為建設智能電網的重要內容。作為用電客戶與電力公司的實時交互工具,智能電能表主要有兩大功能:其一,它是實現需求響應的信息及控制終端;其二,它是停電管理、電能質量管理等功能模塊的信息來源,它將整個營配系統的故障定位及電能監控深入到供電末端。加上集成的地理信息系統及專家系統,電力企業就能更直觀、更迅速地處理各種事件和狀況,大大提高運營效率。信息請登陸:輸配電設備網
中國在近期內顯然達不到美國的水平,當前是規劃和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開展各環節的試點。現在距離實現智能電網還有很長的時間,所以多種技術研究都是可以的,但是研究的技術應當有50%的知識產權屬于中國,這是非常大的突破,這要比購買技術或者購買擁有該項技術的公司都劃算得多。
國內一直存在近十年內建設智能電網的方向爭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在智能電網研究方面,以超高壓為核心。而以美國為代表的技術特色卻在于以清潔、高效、分布式為核心,注重對需求側的研究,因此中國智能電網的方向將期待國家政策的出籠。可能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將可再生能源并入網絡,至今可再生能源入網和儲蓄電能,一直是讓國家電網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