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從變速恒頻異步風力系統的拓撲結構及其控制技術兩個方面對變頻技術在風力發電中的應用進行綜述,以反映變頻技術在風力發電中的發展情況。
二、變速恒頻異步風力發電系統拓撲。
采用繞線異步電機作為發電機并對其轉子電流進行控制,是變速恒頻異步風力發電系統的主要實現形式之一。主要的拓撲結構包括交流勵磁控制,轉子斬波調阻以及由上述兩種拓撲結構結合發展而來的混合結構。
1.交流勵磁結構
交流勵磁控制通過變頻裝置向轉子提供三相滑差頻率的電流進行勵磁,這種方式的變頻裝置通常使用交交變頻器,矩陣變換器或交直交變頻器。
交交變頻器采用晶閘管自然換流方式,工作穩定,可靠,適合作為雙饋電機轉子繞組的變頻器電源,交交變頻的最高輸出頻率是電網頻率的1/3-1/2,在大功率低頻范圍有很大的優勢。交交變頻沒有直流環節,變頻效率高,主回路簡單,不含直流電路及濾波部分,與電源之間無功功率處理以及有功功率回饋容易。雖然交交變頻雙饋系統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但因其功率因數低,高次諧波多,輸出頻率低,變化范圍窄,使用元件數量多使之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矩陣式變頻器是一種交交直接變頻器,由九個直接接于三相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開關陣組成。矩陣變換器沒有中間直流環節,輸出由三個電平組成,諧波含量比較小;其功率電路簡單、緊湊,并可輸出頻率、幅值及相位可控的正弦負載電壓;矩陣變換器的輸入功率因數可控,可在四象限工作。雖然矩陣變換器有很多優點,但是在其換流過程中不允許存在兩個開關同時導通的或者關斷的現象,實現起來比較困難。矩陣變換器最大輸出電壓能力低,器件承受電壓高也是此類變換器一個很大缺點。應用在風力發電中,由于矩陣變換器的輸入輸出不解耦,即無論是負載還是電源側的不對稱都會影響到另一側。另外,矩陣變換器的輸入端必須接濾波電容,雖然其電容的容量比交直交的中間儲能電容小,但由于它們是交流電容,要承受開關頻率的交流電流,其體積并不小。
交直交變頻器又可以分為電壓型和電流型兩種,由于控制方法和硬件設計等各種因素,電壓型逆變器應用比較廣泛。傳統的電流型交直交變頻器采用自然換流的晶閘管作為功率開關,其直流側電感比較昂貴,而且應用于雙饋調速中,在過同步速時需要換流電路,在低轉差頻率的條件下性能也比較差,在雙饋異步風力發電中應用的不多。采用電壓型交直交變頻器這種整流變頻裝置具有結構簡單、諧波含量少、定轉子功率因數可調等優異特點,可以明顯地改善雙饋發電機的運行狀態和輸出電能質量,并且該結構通過直流母線側電容完全實現了網側和轉子側的分離。電壓型交直交變頻器的雙饋發電機定子磁場定向矢量控制系統,實現了基于風機最大功率點跟蹤的發電機有功和無功的解耦控制,是目前變速恒頻風力發電的一個代表方向。
此外,還有一種并聯的交直交逆變器拓撲結構。這種結構的主要思想是通過一個交直交電流型和一個交直交電壓型變頻器并聯,電流型逆變器作為主逆變器負責功率傳輸,電壓型逆變器作為輔逆變器負責補償電流型逆變器諧波。這種結構主逆變器有較低的開關頻率,輔逆變器有較低的開關電流。同上面提到的交直交電壓型逆變器相比較,該拓撲結構具有低開關損耗,整個系統的效率比較高。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大量電力電子器件的使用導致成本的上升以及更加復雜的控制算法,另外該種結構電壓利用率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