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機組葉片根部、迎風面等位置黏貼相關組件,可以改善風電機組葉片的氣動性能、抑制失速,提高風能利用系數。2014 年初以來,我們小組比對了國內外葉片增功組件文獻,并對國內葉片增功組件的應用情況進行調研論證,自主設計完成了三種型式的增功組件,在某風電場的2 臺機組上分別進行安裝試驗。安裝增功組件前后的發電量數據對比顯示,葉片安裝增功組件后發電量顯著提升。本文將重點說明葉片增功組件的結構型式、工藝流程、數據分析及比較結果,為下一步增功組件的深入優化和推廣應用提供參考方法和數據支持。
增功組件的結構型式
一渦流發生器我們在每支葉片上布置有一到兩列渦流發生器,呈條狀安裝在葉片吸力面根部過渡段至葉展中部區域,覆蓋面超過葉展一定比例,位于弦向某位置附近處。為更好地抑制葉片表面氣流失速現象(針對風電場實際情況),本次設計專門將渦流發生器的安裝位置向前緣方向進行了調整。前期設間隔Z、長度L、間距S、傾角β、底座寬、距前緣距離等參數進行了詳細規定。
二阻力板阻力板由與葉片同材質的復合材料制成。每支葉片安裝多塊擾流板,呈“一字型”固定在葉片壓力面根部位置,與前緣方向呈一定夾角。單塊阻力板尺寸、重量、各板間距、厚度等參數都經過認真計算和施工工藝考慮確定。擾流板底座總體呈長方形,尺寸根據葉片型式不同而不同,使用專用膠固定(有一定弧度以便粘接)在葉片上。沿展向從距葉根一定位置處開始安裝,對起點距后緣的距離、終點距后緣的距離都進行了明確規定。
三格尼襟翼格尼襟翼由與葉片同材質的復合材料制成。每支葉片安裝多塊格尼襟翼,呈弧形一字排列在葉片尾緣最大弦長處。為保證強度,在后緣處預留了一定距離,沿葉展方向與T 型擾流板相鄰,詳見圖2。每塊襟翼夾角為直角,固定安裝間距,使用專用膠粘接固定在葉片上。
安全性分析
本次研究,為保證葉片安裝增功組件后重要部位載荷不超允許范圍,研究人員根據GL 規范,利用Blade 軟件對某風電場77/1500 機組模型LM37.3 葉片帶渦流發生器以及不帶渦流發生器在同一風區下(IEC IIA) ,分別根據葉片坐標系、輪轂坐標系、塔架坐標系進行了載荷計算,對比結果分別見圖3、圖4、圖5。
比較可得,對于LM37.3 葉片帶渦流發生器以及不帶渦流發生器,極限載荷以及疲勞載荷,葉根Mx 、My 、Mxy,輪轂中心My 、Mz 、Myz ,塔頂載荷My 、Mxy ,塔底載荷My 、Mxy 等主要載荷變化幅度最大在2% 左右。這遠小于風電機組在設計過程中預留的15% -35% 的載荷余量,所以在葉片上安裝渦流發生器等小型增功組件對風電機組載荷影響不大,在其允許載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