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行業在經歷了從2006年到2010 年的高速發展期后,2011 年開始已經進入調整期。雖然中國這幾年新增風電裝機規模逐漸趨于平穩,但累計裝機規模仍不斷創歷史新高。截至2013 年年底,全國風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90 GW ,裝機臺數超過6 萬臺。隨著高速發展時期(2006 -2010)安裝的大部分風電機組開始逐步走出質保期,一個巨大的風電運維市場在逐漸顯現。無論是風電場的投資者,運營商還是第三方服務商,都將面臨運維管理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對于投資者而言,由于未來風能資源的不確定性以及風電場已建成投產,在不進行重大技改的前提下,風電場的經濟效益將主要取決于運營商的運維管理能力。由于中國風電行業起步較晚,大部分的運營商和服務商對風電場的運維管理仍處在摸索階段。早年風電的爆發式增長使運維管理中問題更加凸顯。本文將重點關注中國風電場運維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轉變運維管理思維方式的角度出發,為風電場投資者和管理者提供參考建議,以期能夠促進中國風電市場的健康發展。
風電場的運維管理
在風電場建成投產之后,包括風電機組、控制系統及并網設施等在內的整個風電場均處于運行狀態。作為風電場的運營方,需要對整個風電場運營的環境、設備設施及軟件系統進行維護和管理,特別是對風電機組的維護。風電機組維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發電量的多少和經濟效益的高低,機組本身性能的好壞,也要通過維護檢修來保持。風電場運維管理的目的在于不斷地提高和確保設備的可利用率,在整個風電場的生命周期內,使設備始終保持安全穩定的運轉狀態,從而提高風電場的發電量和發電效率。
風電場運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風電場設備的運維管理:制定風電機組的運維計劃、定期運維、突發性故障的預防和處理等。
(2)備品備件及消耗性材料的管理:關鍵和消耗部件的合理庫存、庫房管理、供應商管理等。
(3)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數據的統計和分析、設備故障分析系統等。
(4)人力資源的管理:技能培訓、人員管理等。
運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運維過程中,各個風電場以及風電機組之間的差異顯著,比如運營環境、風電場規模以及機組的可靠性等,加之運維管理方面的經驗也不足,運維管理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根據筆者對國內大量的風電運營商和風電場訪問和觀察,主要問題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被動型運維方式
被動型運維方式,即當問題發生以后才采取解決措施,具體表現為預防性維護不到位、運維計劃不完整以及計劃執行不嚴格。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結合主機廠家的建議和自身的經驗,風電場運營方往往都能制定出定期的運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針對單一部件的定檢定修基本能夠實現。以風電機組主齒輪箱為例,根據主機廠家的建議,現場定期檢修的項目主要包括定期更換濾芯、觀察油位和磁堵、油樣分析、噪音振動等觀察以及定期更換潤滑油。但是僅止于此的檢修計劃是不夠的,齒輪箱箱體內部關于齒面、軸承磨損狀況的監測同樣重要。特別是隨著運行年限的增長,對于箱體內部齒輪和軸承的直接監測十分必要。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短期成本的壓力、技術手段的限制或者經驗的欠缺,大部分的運營管理人員并沒有積極主動地開展此類工作。諸如此類的預防性措施,需要運維管理方主動地實施,以詳細掌握齒輪箱內部狀態,做到問題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否則,當問題發生時,往往已經很嚴重,后期的維修成本和停機時間也會急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