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鋼結構,振華做三塊,一塊是鋼橋,一塊是模塊,還有一塊是海上風力發電的基礎鋼結構。振華幫助建造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這個世界上制造難度最大的大橋用了5年時間,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發,技術和管理,去年9月份此大橋正式在加州通車。在模塊方面,振華主要跟世界上的巨頭(力拓,淡水河谷)簽有長期的供貨協議。
對于海上風電,振華是第一家具有出口歐洲業績的鋼結構供應商。歐洲是最大的現有市場,中國是未來發展最大的市場。由于歐洲,澳洲特殊的能源需求,目前來看他們不會成為非常大的市場。風電市場前期在2006年有一個高速的發展,在2010年以后因為受電價問題和政策不明了的影響,包括歐洲和國內,發展都比較緩慢。現在國內上網電價是0.85元,比較明朗,發電集團在這樣的電價前提下投資有一個比較好的回報。振華跟歐洲的廠商、承包商有一個交流,歐洲的總趨勢也是爭取降低風電的成本,包括鋼結構的成本,海上安裝風電船和施工的成本,中國的公司還是非常有希望進入這一市場的。
關于結構類型,有五種結構類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安裝和導管架。從歐洲風能協會的統計來說,歐洲投入運營的有50%到60%都是單裝結構,本來分析安全風場,單裝會不適用,但是現在來看,這樣的情況會有所改變。振華當初給英國供貨的項目,一共有140套的MP和TP,振華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所有的執照。我們跟歐洲的設計方和業主交流,將來導管可能由于它的制造成本太過高昂,現在開發商都是在開發超大型的單裝,這里有一個超常的基礎樁,但是現在歐洲有一個近10米的直徑的單裝在開發。歐洲的廠商,可以做到風電安裝船本身一次性出海,提高效率,因為用了幾十年,技術非常好。
4米的導管架有非常好的技術儲備,振華在鉆井平臺上也用了類似的導管架結構。三角樁的結構形式是適合遠海深海的,問題就是這個結構體積比較大,重量比較大,制造成本比較高,在歐洲達到了4500到5000歐原歐元的制造成本。
振華專業生產基地,內部叫做南通,設計了兩大塊。一塊是重型裝備車間,生產導管架和三角架;一塊是前場室外總裝,配有兩臺超過1200噸的龍門吊。單裝生產車間是作為一個專業的流水化的生產線,生產車間出來以后就送到油漆沖刷車間。大型龍門吊做最后三角樁的裝配,或者是導管架的裝配,主結構豎起來以后,再進行焊接,然后是最后的裝配。
海上風電的技術難點,主要從結構的制造,運輸和海上安裝這三方面來說。制造對振華來說都是厚板的安裝和制造,厚板的直徑越來越有大型化趨向,怎么保證它在大規模生產下的精度,這個是非常難的問題。關于運輸,一般歐洲整體的量比較大,用到運輸比較耗費成本和時間。制造時間的前期規劃時間會比較長,但是一旦確定,最后生產交付的時間會非常短。
振華重工以前作為單純的制造商,在安裝這一塊比較有優勢,為了適應風電整體的發展趨勢,成本要降低,要大型化,而且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振華重工在這里做了兩個準備作為戰略轉型的機會,一是振華重工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到項目的投資融資當中,另一點就是利用中交現有的資源,用從源頭,到勘察,再到施工和總承包的這樣一個產業鏈走海上風電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