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設計的部分,當初在做第一條船的時候CCS還沒有形成這樣的船型規則,在制造過程中參照了國際的規則,完善了自己。現在主要的規則規范是按照CCS做的,也可能船型會根據業主要求做一點調整。海上風電成本比較高,特別是發改委把價格公布以后,建造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這種現象不只是在國內,國外也有很多統計數據來證明。這種海上特種裝備用于給業主做海上風電工作的時候,只有自己解決問題,高效可靠的使用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船型不要太復雜,中國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目前的方案中,輔助推進數量仍然是用四臺,不具有自航功能,但可以有5節的轉場使用,再用絞纜車進行定位。1000噸的起重能力,基本覆蓋了所有的信號,目前正在使用的是5兆瓦的。
自升系統很大的組建就是樁腿,樁腿的長度直接影響了這條船的使用范圍,潤邦對此進行了一些優化。樁腿長度設計的考慮是因為通過這條船原來母型船在東海工作的時候,15米向上是正常的范圍,淤泥層非常深,而且經過很多資料顯示,沿海的離岸10公里幾乎都是這種情況,這就是為什么要把樁腿加大的原因。現在有業主說要再加大10米,要到90米,是有困難因素的。升降裝置用的是液壓。這個裝置在原形船上得到了驗證,雖然速度不快,但是穩定,后期的維修費用比較少。
定位系統全回轉只是輔助的推進,在接近定位點的時候進行調整。因為需要在甲板上進行組裝風葉,所以甲板有效的使用面積直接影響船的使用。現在輔吊120噸,業主普遍反映還是偏小,要到200噸。主吊1000噸的覆蓋范圍,120噸作為輔助的吊面,駁船到位的時候這一位置也完全可以照顧到,吊車的吊高是120米,在120噸的情況下可以安全的回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