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張圖是我們在做預報的時候,針對一個單一的風場以及對一個區域,做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趨勢都是很類似的。誤差也是在不同的時間段上都會產生誤差,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想引進的一個概念是什么?就是說我們看看這個上面的三個框圖,實際上大到小不同規模的一個風場的范圍。當你去做更為快速的去調度,那么快速的去計劃。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他會為你的這個整個的預報的成本會帶來一個降低。為什么會說是這樣的呢?我會詳細的講講,這是一個150兆瓦的風場,我們做的是4.5小時前的一個預報。那么他這個圖里顯示的是下面是一個誤差的情況。說你預報完了以后,那么他的絕對誤差是10%。那么有40%的一個時間是都可以落在正負5%的誤差范圍。我們把這個作為計劃的頻率提高的時候,提高到1.5小時的一個頻度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在這個時候的絕對誤差包括他在這個正負誤差帶里面占的百分比都能夠得到改善。那么這個實際上是說我加快了我的預報的節奏。
另外一個方面是說我從一個150兆瓦這么大規模的一個風場,如果我去做,我能不能不單獨考慮它,我去考慮一個更大范圍一個區域。比如說4.5個吉瓦,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完的結果可以看到實際上從10%降低到了6%的一個絕對誤差。同時的話有更多的時間的百分比是落在了正負5%的一個落差帶上。因此實際上這個過程非常能夠說明問題,比如說我們再擴大到12個G瓦這個系統,這個系統和這個尺寸相當于我們東北電網或者是其他的電網,這是一個相當的范圍或者是說區域,這個范圍是頻次1.5小時的預報的時候,絕對的誤差是2%的水平,這樣的話落在正負5%的公差帶里面達到了88%的時間,這個比起來做一個單一的風場,把每一個單一的風場的預報集合在一起,你能得到的效果,大家是可以看到的。
時間關系這里就不會講太多,但是我覺得希望大家能夠記住從我們做預報的一個經驗得出來的結果。第一是我們覺得在預報的時候,應該盡量的去使用中央的集中式的,或者是說區域性的預報。那么同時要去增加這種你在去做預報的時候的頻度。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沒有必要去細揪每一個風場的預測的情況,把所有的這些細節的東西,去反應到一個整體里面。這樣的話實踐證明并不會帶來個最好的結果。實際上中國現在,因為我剛才也講了,開始這個方面的探索。以便可以得到更準確的一個預報的調度。那么因此實際上我們在這個方面是非常有幸運去為此做一些事情。通過剛才我講的整個的這個題目,我覺得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就是說通過這樣一個區域性的區域預報的方法可以把風能作為可靠的,可以的電源進行準確性的預報,可以依賴它,可以像對待傳統的能源在電網中的作用一樣可以進行計劃調度的一種清潔的能源,謝謝大家。
提問:請問一下這個觀點有沒有在比較大的風場出現過。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
張大為:實際上這種事件活動,包括北美、印度、歐洲這些國家我們都做了很多的項目。比如說北美實際上可能和中國更有相似性,第一個國家的國土很大,也是分成了很多的區域性,區域有不同的風場的集群。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我們是對這些包括單獨的風場,包括區域性的面積里面,都去做預報,最后得到了這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