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衡量風電機組質量優劣的關鍵性經濟指標,風電機組整個使用壽命周期內的運維費用,有必要納入到風電機
組招標評價體系中,杜絕投標過程中的低價競爭現象。通過建立風電機組質量量化評價體系,引導廠商提升質量,為業主提供產品選擇標準,為金融保險提供評估依據。
關鍵詞:風電機組;盈利能力;運維費用;風電工程;評標
0 引言
“十一五”時期,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持續高速增長,至2011 年年末,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已經超過62300MW,是世界上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年新增裝機容量最大的風電市場。[1] 隨著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我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實力顯著增強,企業數量和產能快速攀升,風電機組在2007 年之前供不應求的情況徹底改變,市場競爭加劇,加之技術進步以及規模經濟效益,平均市場價格從2007 年最高的每千瓦6700 元降至2011 年的每千瓦3700 元左右,降幅達43%[2],這在降低風電度電成本、提高風電同其他電源的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風電設備低價競爭的現象也越發嚴重,而現行的風電機組采購招標評價體系無意中助長了這一勢頭。
1 風電機組采購招標中現行的評價體系
風電機組的市場競爭,集中體現在其招投標角逐中。而招標人發出的招標文件,則規定了投標的“游戲規則”。其中的評標原則和評標辦法被視為投標人競標的風向標。當前,風電機組招評標所涉及的評價指標體系由以下3 部分構成:
入圍指標:也稱否決性指標,主要由安全性指標、環境氣候適應性指標、電網強制性指標及重要的資質性指標構成。投標人對該類指標任何一項的不響應,即可導致其不能入圍。
比如,招標人根據項目條件要求風電機組的安全等級達到IEC Ⅱ A 級,此類指標即為入圍指標。
定性指標:定性反映設備、服務質量或投標人業績、商譽等指標。比如投標人“質量保證體系”、“售后服務能力”等均屬此類指標。實際操作中,一般由評標組專家根據個人判斷打分。
量化指標:能夠根據規定的方法進行量化計算的指標,評分分值由計算結果自動生成,基本不受評標成員人為因素的影響。此類指標當前被采用的通常只有兩個:單位千瓦設備價,度電投資(或度電設備價)*。
2 現行評價指標體系的缺陷
決定風電項目盈利能力的關鍵要素指標有5 項,分別為電價、發電量、項目建設總投資、財務成本和運維成本。除電價由政府決定外,其余4 項均與風電機組的選擇有關。[3]
發電量:取決于項目所在地的風能狀況和風電機組的性能和質量,描述機組性能和質量的主要指標是功率曲線和可利用率,這兩項指標在招評標過程中有嚴格的評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