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 葉尖和葉根修正前后弦長分布對比
3 不同類型風電機組氣動設計的區別
對于最常見的直驅型機組與雙饋型機組,風輪的主要區別在于輪轂尺寸差別較大。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門針對某種類型風電機組而設計的葉片,這里著重討論雙饋機組葉片用于直驅機組的適用性問題。
ZDS-2500 風電機組為雙饋型,輪轂直徑為2.4m。假設將其葉片應用于直驅機組,輪轂直徑為3.4m,此時風輪直徑為81m。從圖10 的功率系數對比結果看,直接將雙饋機組的葉片應用于直驅機組,功率系數要比按照直驅機組設計的功率系數低,最高點要低0.5% 左右。如果直驅機組輪轂直徑更大,那么損失就會增加,因此對于輪轂直徑差距較大的雙饋和直驅,應該分別設計葉片,而不宜混用。

圖12 葉尖修正前后扭角分布對比

圖13 葉根修正前后扭角分布對比
4 葉根與葉尖的修正
按照氣動理論設計的葉片弦長,在葉根處會很寬,給運輸和制造帶來困難。ZDS-2500 風電機組葉片的葉尖和葉根做了修正(圖11),葉根修正主要是為了避免過大的弦長 (此處所選翼型升力系數很大,導致弦長過大),葉尖修正則是出于降噪的考慮。
弦長修正后,葉尖對應的真實扭角,需要根據修正后的弦長進行重新計算。圖12 為優化計算獲得的扭角分布。從中可以看出,葉尖處扭角會反向增加,這是由葉尖弦長急劇減小造成的。說明通過葉片反扭可以實現葉尖功率的最大化。葉根部分的扭角理論設計值很大,由于其對氣動貢獻較小,可將扭角范圍進行限制(圖13)。
5 結論
本文討論了設計葉尖速比、多翼型設計、設計點選擇、不同機型、葉根與葉尖修正等風電機組氣動設計中的關鍵參數,提出了相應的設計方案。分析結果表明,在滿足限噪、限載的要求下,應盡量提高設計葉尖速比,以減小葉片寬度;過渡翼型及其氣動特性能夠通過基于厚度加權的插值算法獲取;多翼型設計中,可以將設計點適量偏離翼型最大升阻比處,來實現更佳的功率特性和幾何連續性;雙饋異步與同步直驅風電機組的葉片應獨立設計,不可混用,以避免功率損失;工程實際中,理論設計的葉片根部和葉尖要進行必要修正。
參考文獻
[ 1 ] S n e l H . R e v i e w o f t h e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o f R o t o r A e r o d y n a m i c s .Wind Energy, Vol.1, 1998:46 - 69.
[2] James L. Tangler. The Evolution of Rotor and Blade Design. Conference of theAmeric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WindPower 2000, 2000.
[3] Y. U. Sohn,Y. C. Kim & C. W. Chung. Blade Design of a 750 kW Direct-drive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3~(rd) World Wind EnergyConference & Renewable Energy Exhibition the 2nd Wind Power Asia,2004.
[4] Christian Bak. Sensitivity of Key Parameters in Aerodynamic Wind TurbineRotor Design on Power and Energy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Series, 2007.
[5] Ali Vardar, Ilknur Alibas. Research on wind turbine rotor models using NACAprofiles. Renewable Energy, 33:1721-1732.
[6]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EC 61400-1(3rd ed)., 2005.
[7] 廖明夫. 風力發電技術. 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9.
[8] Spera D A. Wind turbine technology, New York: ASME Pres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