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小型風電技術:
我國中小型風電技術可以與國際相媲美。
在本世紀70年代中小型風電技術在我國風況資源較好的內蒙、新疆一帶就已經得到了發展,最初中小型風電技術被廣泛應用在送電到鄉的項目中為一家一戶的農牧民家用供電,隨著技術的更新不斷的完善與發展,不僅能單獨應用還能與光電組合互補已被廣泛應用于分布式獨立供電。這些年來隨著我國中小型風電出口的穩步提升。在國際上,我國的中小型風電技術和風光互補技術已躍居國際領先地位。
中小型風電技術成熟受自然資源限制相對較小,作為分布式獨立發電效果顯著不僅可以并網,而且還能結合光電形成更穩定可靠的風光互補技術,況且技術完全自主國產化。無論從技術還是價格在國際上都十分具有競爭優勢;加上現在在國際已打響了中小型風電的中國品牌;“墻內開花墻外香”已愈演愈烈。在國內最具技術優勢和競爭力中小型風力發電一直是被政府和政策遺忘的一個角落,究其原因,在早期國家一直把中小型風力發電定位到內蒙、新疆等偏遠地區農牧民使用且歸入農機類,價格低廉、粗制濫造、性能可靠度低、安全無保障使用地多為人煙稀少區、國內市場大多都在喪失可靠性的前提下大打價格戰;在人們潛意識里形成較差的認識,因此得不到國家的重視和發展。
目前國內中小型風電的技術中“低風速啟動、低風速發電、變槳矩、多重保護等等一系列技術得到國際市場的矚目和國際客戶的一致認可,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況且中小型風電技術最終是為滿足分布式獨立供電的終端市場,而非如大型風電技術是滿足發電并網的國內壟斷性市場,技術的更新速度必須適應廣闊而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
3、風光互補技術:
風光互補技術是整合了中小型風電技術和太陽能技術,綜合了各種應用領域的新技術,其涉及的領域之多、應用范圍之廣、技術差異化之大,是各種單獨技術所無法比擬的。
風能和太陽能是目前全球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的行業,單獨的風能和單獨的太陽能都有其開發的弊端,而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兩者互補性的結合實現了兩種新能源在自然資源的配置方面、技術方案的整合方面、性能與價格的對比方面都達到了對新能源綜合利用的最合理,不但降低了滿足同等需求下的單位成本,而且擴大了市場的應用范圍,還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
此外:太陽能和風能同屬新能源,太陽能比風能起步要晚的多,太陽能光伏發電30元/瓦左右的價格受大眾所認可,可轉化率僅有15%左右;而中小型風力發電的價格僅為同等的1/5-1/6轉化率卻有60%-80%,僅此低的價格更有甚者還在打壓,光電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遠大于風電,卻比風電能得到長足的發展,這樣的對比反差耐人沉思......,如果從人們用能的角度,最終是為了滿足用電,從發電量來衡量風能的成本要比太陽能經濟許多。
風光互補整合了太陽能和風能優勢,不僅為“節能、減排”開辟了新的天地,以應用科學來滿足人類需求,為世界進入第四次革命打開了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