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盟能源局獲悉
8月20日
隨著最后一臺風機葉片與主機
完成精準對接
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外送通道阿拉善基地
160萬千瓦風電項目風機吊裝工程
全部完成
正式進入調試并網發電階段
作為我盟首個特高壓清潔電力外送項目,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外送通道阿拉善基地160萬千瓦風電項目被納入國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基地范圍,項目總投資105億元,主要建設裝機規模16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及4座220千伏升壓站、通信系統、集電線路、集控中心等配套設施,項目劃分4個標段,由4家企業(山東能源、國家電投、華能、大唐)分別建設40萬千瓦,計劃2023年底并網發電,所發電量將通過鄂爾多斯上海廟至山東直流特高壓通道,輸送至山東電網消納。
為保障項目建設順利進行,盟能源局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實地調研督導,第一時間解決項目建設問題與企業實際困難。項目開工后,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環境艱苦的條件,我盟克服疫情防控、大件運輸等困難,高質量穩步推進工程施工,項目建設節奏和并網時序規范合理。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向山東供應綠電45億千瓦時,實現發電量銷售額約12億元。與相同發電量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57萬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26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對落實“雙碳”目標任務、保障清潔能源供應、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盟深入貫徹落實“五大任務”,立足“億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定位,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統籌,深入開展土地前期排查,優化發展布局,堅持綠能消納和外送“兩條腿”走路,統籌資源要素,積極謀劃爭取跨省市、跨盟市和自用新能源基地項目建設,推動科技研發、裝備制造、運維管理、服務輸出等產業循環耦合,以“清潔能源+”做精做優全產業鏈,引進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落地生根,促進能源迭代、產業升級、經濟提質,不斷撐高工業經濟發展的“天花板”,努力將阿拉善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綠電成本洼地、綠能經濟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