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上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東方風力發電網主辦,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風電電氣裝備高峰論壇在北京四川五糧液龍爪樹賓館隆重開幕。
艾爾姆風能葉片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姚鵬在嘉賓演講環節發表了題為《如何在葉片上應用可靠性分析》的演講: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跟各位專門、領導和各位同仁在這里就可靠性方面進行一些交流。我今天主要介紹一下我們對可靠性的理解和它對葉片的影響。
首先介紹一下這是我們艾爾姆現在在全球的布局和現在的情況,我們在全球有超過一萬的員工,有15個工廠,他們分布在中國、美國、加拿大等等地區,我們總部在丹麥,目前在每5臺運行的風機當中就有一臺使用的是艾爾姆的葉片。
從可靠性上來說我們現在到底做得怎么樣?我加入艾爾姆的時候就問過我們一些歐洲的同事,大家也都知道風電在歐洲發展的非常早,而且規模也很大。在現在的歷史上來看,在現在這個階段在歐洲像艾爾姆這樣的獨立的葉片供應商只有艾爾姆一家,沒有其他葉片的供應商,我就問我過我們歐洲的同事這是為什么,當然各種原因,其中原因之一并不是說之前沒有,之前也有很多,隨著歷史和產品還有一些可靠性方面的問題,很多廠家就退出了競爭,只剩下艾爾姆一家,所以我們從很早對可靠性方面就非常的關注。
我們最早是從2008年開始對可靠性的一些數據還有一些分析,還有一些方法進行統計和計算以及應用到我們葉片的產品開發和生產當中,當時可能大家也看到我們可靠性數據其實并不是特別好,大概在98%左右的樣子,而且還有比較劇烈的波動。在此之后我們引入了很多可靠性方面的工具,逐漸把可靠性提高到99.6%以上,保證20年的葉片生命周期當中有一種高可靠性的葉片。
我們是怎么來做到這個事情的呢?首先我們現在采用的開發和生產流程叫為可靠性而進行葉片設計,就是說我們從最開始的葉片設計的初始階段,從最開始的所有的這些模型,包括我們的這些對可靠性數據的預測,也包括我們從風場上得到的這樣一些信息,一些售后的或者客戶投訴的信息都把這些結果引入到我們的可靠性模型里面進行統一的分析,把這些分析的結果會放到產品開發的整個流程當中,會對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的這個產品的過程當中進行整體的監控和整體的分析。同時我們也引入了各種分析,對我們已有的問題或者潛在可能有的一些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和預估。
同時我們對于葉片的失效,我們把它分成兩個類型,第一個類型是說整體系統的失效,可能會導致比如說葉片整體的失效或者有一些故障沒有辦法進行維修,葉片沒有辦法繼續使用。第二個類型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后期的維護來進行處理,比如說有一些粘接的問題,或者附件方面的問題等等,就是我們把它分成不同的級別,在不同級別的問題上會對它進行處理的時候,在可靠性方面會對它進行不同的側重。
對于這種應用我們很早就用于葉片開發的流程當中,不僅僅在開發階段,我們叫NPD階段,就是產品的開發階段使用DFM(音)的工具,也在對于葉片的組件,包括組件的生產,甚至包括我們在實際風場當中使用得到一些結果的反饋,也都是進入到我們整體的PFM(音)的流程范圍之內,對它進行整體的評估和分析。
大家可能也都屬于這個,這個是我們在基于PFA和DFM整體可靠性分析,不僅在葉片領域大家提出了APQP4WIND,這也是把可靠性,把質量控制從產品開發控制階段引入這套體系保證產品高可靠性。大家也都知道風電整個行業發展非常快,新產品、新技術每年都會推出來很多,但是新產品和新技術推出的時候會不會帶來其他的問題,這個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地方。
后續我們都在做什么?一方面是我們要關注整體的可靠性,因為我們目前的可靠性更多關注在產品、開發、生產工藝、風險點管控,但是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風險點現在沒有在我們的管控范圍內,比如我們的運輸,比如一些部件甚至包括我們的一些測試,有些東西并沒有涵概在目前的評估范圍內,那我們后續會把所有的這些東西也都納入我們可靠性評估的范圍里面,做到一個整體的全面的可靠性控制和評估。
同時對于風險管控方面,我們現在正準備在做,而且也是正在做的就是說把我們的控制點前移,因為之前的這些包括進行可靠性的分析包括DFM或者PFM工具的應用和使用,大家很多都是在后續,在我們真正產品開發了,在我們真正在生產了,甚至很多時候在現場出現問題了才會再反饋過來去作相應的糾正和預防,那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它要向前面挪,要挪到我們在產品最開發的初始階段就把這個東西考慮進去,就能做到預先的對所有問題的預測。同時我們也引入了大量的工具,包括可靠性方面的一些專業的工具,可能這些大家都比較熟悉,一些可靠性的框圖,一些統計學的方法,這些東西也都大量的使用在上面。
這個是我們產品開發的一個標準流程,我們在產品開發的標準流程從最開始的預開發到概念設計到最終的設計,到最終產品的生產我們分成了五個關鍵階段,那我們之前更多的時候可能關注在后面,從第三、第四這個階段方面我們會有相應的這些可靠性,會有相應的這些風險分析,會有相應的這些工作,后續會把我們現在做的一些分析放到前面來,就是說我們可能從最開始的產品預演甚至立項方面就要對產品進行分析,對產品在最開始就要提出相應的要求,通過什么樣的技術手段在后續的開發過程當中來保證它做到高可靠的產品。
同時我們這種整體的可靠性分析的流程和方法其實初衷和目的是什么?初衷和目的更多的就是說控制我們的風險,然后我們要能夠估算出來在每一個點上的風險到底是多少,然后它的影響會有多少,我們會把它分成不同的范圍,就像我們前面會把葉片失效分成不同的類型一樣,哪些是我們可以進入到下一步的,哪些是我們不能進入下一步,要在上一步就把它處理掉,達到最終的目的就是使我們整體的成本,不僅僅包括產品開發的成本,也包括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最優。
綜上我們的設計主要是從產品和設計方面我們都是在考慮我們的高可靠性的這樣一個設計,從最初始的階段就在這方面進行考慮,同時我們對風險進行了一個量化的評估。因為如果不對它進行量化的評估可能很難能確定哪些是我們可以帶入到下一個流程或者下一個環節里面,哪些可能我必須要在這個環節里面想到解決方案,要處理掉它,同時我們建立了很多方法,也建立了一些反饋的機制,包括從現場反饋,包括從我們實際生產的數據的反饋,包括從用戶使用的角度反饋,來提示我們怎么來做進一步的改進。當然基于以上的這些所有,我們會做到一個平衡,因為這個平衡可能就很重要,就是說我們會在創新和可靠性之間要達到一個平衡,因為我們不能為了創新而去做創新,因為可能這個產品非常不可靠,可能帶來的后續損失可能會更大,那我們就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基于這個才能夠向市場提供出來最可靠的這樣的葉片的產品,這也是我們所致力于向市場提出的這樣一個產品。
這就是我介紹的主要內容,謝謝!
?。òl言整理自現場速記,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