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北京風展的主題“風能的數字化時代”,以及會場上紛紛亮相的數字化平臺,讓遠景能源EnOS™智慧風場軟件解決方案負責人趙清聲想起了七年前,遠景首倡風電數字化時,業內升騰起的質疑之聲:“你們這個不就是搞概念嘛?”“我提不出需求,不相信你們能用軟件提升發電量。”遠景并沒有做過多的辯解,而是派人蹲到客戶的現場,把客戶的工作自己都做一遍,然后把功能一個一個做出來。
七年前,遠景就這樣開始走上了數字化創新的征途。如今,越來越多地企業加入了風電數字化的行列,但是遠景深知“風電數字化”絕不是模仿一堆軟件功能,組建一個解決方案那樣簡單。
作為行業先行者,遠景在無可借鑒的情況下,從軟件項目到軟件產品,再到軟件平臺,每一步背后都有其內在動力,只有基于內在驅動的數字進化,才能有機地對業務起到促進作用。絕不是今天覺得“平臺產品”高大上,一蹴而就就能做好平臺產品。
遠景一直希望,在風電數字化的進程上,自己積累的經驗教訓能夠幫助后來者少走彎路。行業的數字化水平,能夠因為遠景的“示范作用”,提升得更快一些。
“我們產品的引領性還是很突出的,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是項目級定制開發功能,只合適一兩類用戶場景,普適性、可維護性、可升級性不高;有的如功率預測,適合所有用戶,但功能單一,我們做的是全系列產品級、平臺級的軟件。”遠景智能軟件銷售總監張瓊表示。“平臺級”這三個字看似平淡無奇,卻是七年來在實際項目中趟過多少坑,重構進化了多少次才積累出來的。”
就以風電數字化的基礎——數據接入和準確性來說。遠景能源基于全球最大的能源物聯網平臺EnOS™打造的智慧風場軟件解決方案,可以直接讀取風機和光伏逆變器數據,能夠支持140種風機機型和650種型號的光伏逆變器直連接入EnOS™能源物聯網平臺,實現秒級數據的實時更新,并且設備采集數據的合格率超過95%,損失電量分析的準確率超過95%。
從起步開始,遠景的USCADA系統就是先在國內項目的第三方風機上起步,再在海外項目的第三方風機上做,自己的風機反倒排在第三位,系統一開始就以普適性作為架構標準。但在2013年做某集團級客戶項目時,面對100多種機型,形形色色的接口,惡劣的通訊條件,參差不齊的設備穩定性,遠景發現太多細節需要積累,也發現風機PLC直連是徹底提高數據質量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