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6日,中國風電界出了件挺重要的事兒:EN121/2.2MW中壓風機在靈璧風場并網運行。這事兒有多重要呢?這么說吧,有了這款中壓機型,不但能減小風機內部的功率損耗,甚至在有些分散式項目中還可以去掉風機出口的箱變了。
電工學的基礎公式P=UI說明了電功率(P)和電壓(U)、電流(I)的關系。你看,在電力輸出功率不變的情況下,電壓增大多少,電流就會相應縮小多少,而這被縮小的電流,恰恰是提升風機輸出效率特別是降低塔筒電纜功率損失的關鍵性因素。
可別小瞧這些被縮小的電流,它的一小步,可使風機能量轉換效率至少提升一個百分點,而且隨著塔筒高度的增加,其效率優化更加顯著。為什么??P =I²R,瞅一眼這個計算電流傳輸功率損失的公式就能明白,也就是說,減小電流可以大幅度降低線損。
這也是為什么風機設計師苦思冥想提升發電機出口電壓等級的原因。
問題是,提升風機的電壓等級就必須提升所有電氣部件的耐壓等級,這可不容易。比如,由于半導體技術的限制,風機變頻器核心部件IGBT模塊的耐壓等級難以提升。這也是為何這么多年來風機的出口電壓等級還是以0.48kV和0.69kV為主、并無實質性的等級提升。因為確實有點難啊!
可是,隨著風機越來越大,大功率帶來的大電流必然導致耗材等一系列成本的增加。所以,風機設計師還是得回到問題的出發點,希望用中壓變頻器解決方案使風機的出口電壓升至中壓區間。可問題又來了,中壓變頻器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在技術成熟度、控制可靠性上遠沒有低壓變頻器那么靠譜。
那遠景的EN121/2.2MW中壓風機的出口電壓是怎么提升到中壓區間的呢?遠景的風機整機設計采用了以雙饋發電機定子中壓為核心的技術方案,將定子側的輸出電壓提升到10kV,同時利用遠景變頻器獨有的性能,也將轉子側的輸出電壓進行了小幅提升。
這樣的好處是,遠景EN121/2.2MW中壓風機仍沿用了遠景0.69kV的低壓變頻器。實際上,這得益于遠景的風機設計師巧妙地利用了雙饋風機的基因優勢。
與直驅風機的輸出功率完全由定子通過全功率變頻器并網不同,雙饋發電機的定子和轉子都能向電網饋電,定子側的功率直接并入電網,而轉子側的功率則是通過變頻器并入電網。通常情況下,雙饋發電機定子側的送電容量約占發電機額定功率的70%,轉子側的送電容量約占30%,而這正是變頻器的送電容量。
注意,重點來了!從整機系統角度優化而來的變頻器技術正是讓遠景中壓風機設計師們偷著樂的強項。為什么呢?原來遠景變頻器的協同系統可以充分利用發電機的容量,使變頻器的送電容量比例降為20%左右,這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轉子側的并網成本。
看到這兒,你就不難理解中壓風機技術對高塔筒和分散式項目所帶來的獨特價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