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備受矚目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交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這份報告共20篇、80章、148頁,是歷屆篇幅最長,極其厚重的一次五年規劃綱要。
《草案》亮點頻現,其中不乏對新能源領域和綠色發展的強烈愿望,今天筆者嘗試著搜集整理了相關看點,以饗讀者。
高新技術產業領域
重大工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
儲能和分布式能源:實現新一代光伏、大功率高效風電、生物質能、氫能與燃料電池、智能電網、新型儲能裝置等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發展分布式新能源技術綜合應用體,促進相關技術裝備規模化發展。
全國主體功能區示意圖讓中國“綠”起來
彩圖是位于綱要草案第82頁的“全國主體功能區示意圖”
圖片主要由紅、黃、綠、棕4種顏色組成,最明顯的特點是大片綠色重點生態功能區,其次是黃色農產品產區的限制開發區。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嵐橋集團董事長葉成說,大面積限制開發區域的劃分,體現了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美麗中國建設。
“這一規劃強調了土地的集約發展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李志軍委員說,中國地大物博,資源分布不均衡,功能區的劃分有利于優化空間開發格局,提高資源利用率。
主體功能區還劃定了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加大禁止開發區域保護力度,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
“主體功能區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描述了一個嶄新的美好愿景。”全國人大代表、國和控股集團董事長陳乃科說,要順利實施這一規劃,還需考慮不同地區的人口流動、土地、資源開放、環境保護等差異化政策,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并確保抓好落實。
綠色發展不是負擔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未來5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解振華認為這體現了中國堅持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爭取2020年實現碳強度降低40%至45%。如果‘十三五’規劃制定的目標基本完成,我國碳強度將實際下降49%左右,超額完成任務,體現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對不少企業來說,綠色發展是個“負擔”,因為這往往會增加成本。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并不贊同。他說,相關企業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困難,“比如,油品升級看似是要花費成本,實際則可獲得效益,因為產品升級就是技術升級,可提升企業競爭力。今年全國推廣國五標準汽油,中石化就因此搶占了發展先機。”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談到云南的綠色發展時,提出了一個很美的詞:云上云。他說,宜人的氣候和生態環境為云南發展大數據基礎設施提供了“恒溫空調”;豐富和相對廉價的水電能源為大數據企業提供了清潔、安全、穩定、可持續的電力資源;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完全有希望在區域信息服務、大數據、跨境電商等領域爭得一席之地。在他看來,“云上云”將成為云南綠色發展的一張最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