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風電投資和裝機規模迅速發展的同時,棄風限電等行業頑疾卻一直如影隨形,至今未能根治,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因此,業內普遍認為,在下調風電上網標桿電價倒逼行業技術創新和精益管理的同時,還必須徹底解決棄風限電這一老問題,才能真正提升行業的競爭力。
一位在嚴重棄風地區負責項目運行的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棄風率比現在下降一半,下調電價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認為,非并網風電就地消納就是好的方法之一。他建議,應當將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傳統產業協同考慮,把合適的東西放在合適的地方,在合適的系統中發揮合適的作用。他舉例說,西北地區風力資源充沛,煤資源也比較豐富,如果將非并網風電就地用于煤化工,先把一氧化碳用蒸汽變成二氧化碳和氫氣,不但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能使氫氣配比更合適。
實際上,此輪對風電產業的政策之所以能稱為“組合拳”,正是因為在下調標桿電價的同時,也在出臺相關政策配套力促風電消納。
在風電電價下調方案還在征求意見之際,電改的6個配套文件悉數出臺。官方對此解讀稱,一是建立風電等清潔能源優先發電制度。優先安排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發電,優先發電容量通過充分安排發電量計劃并嚴格執行予以保障。 二是建立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市場機制。三是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管理,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自備電廠發電。四是在售電側改革中促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允許擁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源的用戶和企業可從事市場化售電業務。
不過,有觀點認為,以目前風電產業的實際情況來看,要達到配套文件的以上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何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非一朝一夕之功,相比之下,電價下調所產生的影響則是立竿見影的。
低風速風電前景看好
在“三北”地區大規模棄風限電,政策措施又難以短期內發揮效應的狀況下,中南部分散式風電自然得到開發商青睞。
有風電開發商告訴記者,向中南部發展新項目,一是受“三北”地區棄風限電情況所影響,二是“三北”地區的風資源區已基本瓜分完畢。而這些中南地區大多屬于低風速資源區。
據記者了解,低風速風電一般是指風速在6-8米/秒之間的弱風區。就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更為關鍵的是,低風速區相比“三北”地區更接近電網負荷的受端地區,且機組基本都可滿發,這就能保證項目的穩定投資收益率。
目前,維斯塔斯等國際風電巨頭,金風等國內領軍企業都針對低風速風區推出了低風速風機,切入風速甚至低到5米/秒。
“雖然按照討論稿,第四類風資源區也要逐年下調標桿電價,但消納情況良好,隨著低風速風電技術的提升,這些區域仍會對開發商產生較大吸引力。”一位整機商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