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國電電力全面貫徹落實“一五五”戰略、深化“雙提升”工作攻堅年,也是深化改革創新攻堅年。面對今年國內經濟下行、電力產能過剩、電價下調等嚴峻形勢,國電電力認真做好“五篇文章”,有效駕馭了錯綜復雜的經營發展形勢,前三季度發電利用小時高出全國106小時,實現利潤90.82億元,經營形勢總體較好。
推進轉型升級 實現優質發展
8月16日,國電浙能寧東發電有限公司2×100萬千瓦機組工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這不但是集團公司在西北地區建設的第一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項目工程,更是國電電力做強主業,轉型升級的簇新成果。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行業也進入了大變革、大調整的特殊歷史時期,電力需求增速放緩,電力產能出現了地區性、結構性過剩。在這種形勢下,國電電力更加注重結構布局調整和優化,向綠色低碳、清潔高效電源進軍。
國電電力秉承集團公司“做強主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堅持“持優化發展火電,大力發展風電、水電,積極穩健發展氣電和分布式能源,安全高效發展煤炭產業,擇優發展太陽能,努力發展核電,穩健開發海外市場”的發展策略,牢牢把握國家推動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建設,擴大“西電東送”規模的有利時機,積極開發建設高參數、大容量、超低排放的大型火電和煤電一體化項目。
如今,該公司四大特高壓外送電項目開發建設已初見碩果。其中,寧東公司百萬千瓦火電機組已于8月16日高標準開工建設;長灘項目已列入蒙西-天津南線路蒙西配套電源方案;上海廟外和湖東送電項目的核準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據悉,2017年底,國家規劃的12條防治大氣污染外送電通道計劃將建成投運,2018年底國家電網公司還計劃建成“五交五直”特高壓工程,同時“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出臺,這些都將進一步提升相應省區的風電外送電能力,陸續緩解棄風限電問題。
諸多利好消息,更加堅定了國電電力加快發展新能源的信心和決心。國電電力加快在風資源好、消納能力強的區域的風電開發和資源儲備,積極推進海上風電項目的布局。截至9月末,國電電力風電累計核準649.17萬千瓦,投產裝機401.67萬千瓦。其中浙江舟山、河北樂亭海上風電項目的開工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深化改革創新 提升管控效能
近兩年,國電電力利潤連續突破百億元,經營業績連創新高與國電電力不斷深化改革,持續強化管控效能提升密不可分。
從全面對標管理到精細化管理,從五級對標與五級績效協同管理機制,從“五位一體”管控平臺到生產運營管控中心,從“四位一體”管控評價機制到內控評價體系建設,從事業部制專業化管理到職業發展通道建設……幾年來,國電電力從頂層設計開始,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有效管用、高效協同的管控體系,促進了企業管理和效益的持續提升。
新一輪國企改革更加明確了企業的市場地位。發電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空間,就必須主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用改革創新打造發展升級的新引擎,增強發展升級的驅動力。
2015年,電力市場低增長、低利用小時的“雙低”通道態勢更加明顯,發電側同質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企業的設備可靠性、市場營銷、成本控制、內部協同和快速反應能力受到了更加嚴格的考驗。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國電電力始終致力于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凝練管理領先優勢,在所有基層企業建立了全員績效管理機制、崗位動態管理機制、員工成長成才機制、安全獎懲機制等11項工作機制,同時按照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化工等行業類別,有針對性地分別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
良好的體制機制,如同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內功,能夠激活體內的每一個細胞,打通阻礙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讓企業肌體內的每一條“血管”都順暢運行起來,從而使企業釋放出發展活力。
2015年下半年,國電電力將“互聯網+”引入企業管理中,指導基層各單位積極探索互聯網+新能源、互聯網+傳統能源的深度融合方式方法,促進技術進步和管理變革。和風公司率先探索實踐,利用大數據、云平臺及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風電企業管理運營全過程一體化管控平臺,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動了國電電力風電管理智能化進程。
國電電力深化利用小時“日、周、月、年”四維對標管理,以保證電量爭得來、發得出,有效益。該公司還持續強化機組經濟運行,開展單臺機組整體運行優化分析,深入研究水能和風能利用規律,充分應用水電、風電理論發電量平衡分析法,減少棄風、棄水等損失電量,提高實發電量,實現效益最大化。1-9月,國電電力水電發電量同比增長2.18%,新能源板塊發電量同比增長了20.96%。
精細化管理掘出效益之泉。在全國發電利用小時下降的形勢下,今年前三季度,國電電力發電利用小時完成3078小時,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6小時;其中,火電高151小時,水電高109小時,風電高135小時。
強化風險管控 優化資產結構
在國電電力每月的經濟活動分析會上,各部門都要對風險預警指標管控情況進行匯報,同時對各自分管工作的風險預警指標的異常、報警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對策。
管控好風險是企業穩健發展的基礎。當前中國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前行的道路上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和未知的風險。因此,必須樹立風險思維,盡可能地去預判風險,避免風險變成危機。2014年12月,國電電力啟動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今年8月,國電電力本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成,進入試運行階段。
建立健全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是守住風險底線、保障企業穩步前進的需要。國電電力全面推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系統梳理了公司內外部風險,完善了內控措施,圍繞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和監控預警,建立了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轉,實現了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為企業的生產安全、發展安全、經濟安全和財務安全筑牢了“防火墻”,為防范系統性風險筑牢了防線。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資產結構涉及到企業經營的風險和利潤,若不合理,將會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危及企業的生存。在集團公司2015年工作會議上,集團強調要把優質資源加快向主業集中,向大型高效煤電、大型優質水電和風電傾斜。
國電電力將“擴大規模是發展,優化資產也是發展,而且是更深層次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制定了《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工作實施方案》,與基層18家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加快低效無效資產處置,集中發展大型高效煤電、大型優質水電和風電主業,持續優化資產結構。
2014年,國電電力完成了英力特寧東項目、武威公司等單位的掛牌轉讓工作,今年又著重對東北區域、云南區域的小水電項目進行掛牌轉讓,并全面啟動了普蘭店、吳忠熱電等項目審計評估工作,以加快相關項目的股權轉讓和投資合作。
國電電力把資產處置與治虧等工作相結合,制定了治虧工作三年規劃,邊治理、邊處置,努力減少“出血點”,截斷虧損源。同時,全面清理整頓所屬單位的多經公司,厘清主業和多經企業人員、產權、資金關系,加強監管,規范運作,進退有度地優化資產結構和質量。
在新形勢、新常態下,只有以創新的思路和舉措,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的內生活力和發展動力。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國電電力將繼續以改革的勇氣和智慧,沿著“一五五”戰略指引的道路,認真做好“五篇文章”,為打造國際一流綜合性電力上市工作做出新的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