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長也呈現出新特征。
在周末舉行的“2015年中國提起清潔能源發展與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張玉清副局長稱,未來能源消費增速將呈現減速換擋的特點,預計“十三五”期間能源消費年均增長會在5%到6%之間。
但他也稱,在能源內結構優化,綠色發展的背景下,油氣代煤、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將加快,并推動天然氣消費的持續增長,這要求油氣改革、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進步的配合。
能源消費增長減速換檔
伴隨經濟增長放緩,能源生產消費增速在去年就出現了減速的跡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36億噸標煤,同比增長0.5%,同比2013年增速下降1.9個百分點,是1999年以來的增速最低的年份。
2014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42.6億噸標煤,同比增長2.2%,是1998年以來增速最低的年份。今年以來,能源數據并沒有好轉。
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間或出現月度負增長。張玉清比較說,本世紀以來能源消費增減就在逐漸走低,本世紀前10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長9.4%,2010-2014年年均增長4.3%。
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費增速0.7%,張玉清預計全年能源消費增速為1%,依然是1998年以來最低增速,“十三五”能源消費增長幅度也會持續減速,預計未來五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左右。
不過他同時稱,在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雙重替代趨勢下,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將繼續維持較快增長。在能源消費總體增速放緩形勢下,去年天然氣消費增速滑落到個位數,為8.5%,張玉清說,“今年增速預計在5%-6%之間。”
張玉清判斷,在能源消費減速換擋的同時,能源結構優化步伐加快。預計今年底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降至64.5%,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2%左右,完成“十二五”11.4%的目標。“十三五”期間清潔的天然氣、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都將繼續高速發展,以實現2020年清潔能源占比15%的目標。
張玉清還認為,能源領域“新常態”還體現在,經濟發展動力開始轉換,拉動能源消費增長的動力開始從重化工向服務業、三產轉變,同時技術進步帶動的新能源汽車、生物質能、智能電網等加快發展。
清除天然氣增長障礙
張玉清也提出,全球的能源革命都呈現出能源結構低碳化、智能化、能源供需格局多極化的特點。
各國都在發展清潔能源,張玉清判斷,到2030年OECD國家的主體能源將是天然氣。各國都在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全球有10個國家正在建設核電站,有10個國家正在計劃建設新核電站,30個國家有意向建設核電站。”張玉清說。
與此同時,雖然能源消費增速下滑。但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各項人均能源消費指標都比較落后。張玉清稱,目前我國人均煤只有3.11噸標煤,而法國、日本人均55.5噸標煤,美國10噸標煤。
在電力領域,我國人均發電裝機1000瓦,美國達到4000瓦;我國人均用電4000度,德國法國、日本達到7000-8000度,美國這一數據高達13000度。因此,張玉清認為,“未來我國能源增長的潛力還很大。”
針對目前能源消費增長放緩,供應略顯過剩的情況,國研中心產業部趙昌文部長稱,在這種形勢下,各能源領域的投資要靠市場選擇,政府需要用政策杠桿引導能源結構清潔化,而不應單純控制。
張玉清認為,在能源低碳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框架下,天然氣是優質清潔的化石能源,也是替代煤炭的首選,要在供應和消費端提高天然氣比例。
目前天然氣領域,我國發展水平還較為滯后。張玉清列舉的數字顯示,我國人均用氣量僅為國際平均水平的29%,管道長度7萬公里相當于美國的九分之一,調峰儲氣能力相當于年消費量2%,低于世界平均10%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