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廣核清潔能源上網電量超過98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0.5%;其中核電上網電量734億千瓦時,約占中廣核總上網電量的75%;非核新能源上網電量248億千瓦時,約占中廣核總上網電量的25%。”中廣核集團公司新聞發言人胡光耀在1月20日召開的2015年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不僅如此,2014年,無論是從經營管理,安全生產,還是科技創新、公眾溝通等方面來看,可謂中廣核的豐收之年。
運行安全指標進入世界優秀水平
根據發布會通報的信息,截至2014年底,中廣核總資產超過3900億元,同比增長24%;在運裝機容量達到2334萬千瓦,同比增長37%。中廣核在運核電基地擴大到4個,共計11臺機組、1162萬千瓦同時在運,繼續保持國內第一;在建13臺機組,裝機容量1550萬千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同時,中廣核非核新能源板塊規模效益取得快速增長,在運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與核電裝機容量大致相當。
清潔能源的環境和社會效益顯著。中廣核全年清潔能源上網電量等效減少標煤消耗315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750萬噸、二氧化硫75萬噸、減排氮氧化物50萬噸,減排效應相當于種植21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可覆蓋整個深圳。
核電安全向來是公眾最為關心的話題。據中廣核核電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蘇圣兵介紹,2014年中廣核核電安全運行業績總體良好,大亞灣核電基地六臺成熟機組57%的WANO(世界核運營者協會)指標進入世界前1/10的優秀水平,近幾年新投產的5臺新機組53%的WANO指標進入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全球64臺同類型機組連續安全運行天數的第一名仍然位于大亞灣核電基地。
在工程建設方面,據中廣核核電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夏林泉介紹,2014年中廣核實現3臺核電機組商運,創造了國內核電批量化投產新紀錄。目前,中廣核在建核電機組13臺,工程建設安全質量總體良好,20萬工時安全事故率僅為0.014,連續三年下降,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中廣核五大在建核電基地的安全標桿評級持續向好,其中紅沿河、陽江、防城港達到7級,邁入先進值行列,寧德、臺山達到6級保持良好。
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落地
這一年,最讓國內核電人士振奮的莫過于,2014年8月,中廣核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通過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評審,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要技術依托。同年12月9日,國家能源局批準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開展前期工作,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而且,中廣核已與30家企業簽署“華龍一號”關鍵設備研發協議。
2014年,中廣核還積極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實施,積極穩妥布局國際核電市場,并在英國、羅馬尼亞核電項目上取得重大進展。一方面,英國政府同意由中廣核牽頭的中國企業參與英國擬新建核電項目的開發與建設。另一方面,羅馬尼亞已宣布中廣核成為切爾納沃德核電項目“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就項目落地而積極努力。中廣核國際核電開發進入技術和項目落地的新階段。
據中廣核科技委副秘書長舒睿介紹,中廣核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2014年科技研發投入達到2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據統計,“十二五”前四年中廣核科技研發總投入已經達到63.5億元。
在專利申請方面中廣核收益也頗豐,年專利申請總量由2008年的55件躍升到2014年的519件,截至2014年12月底累計申請專利1935件,擁有有效專利983件。其中,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種核電機組的事故監控系統及其監控方法”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使得中廣核獲得的中國專利金獎總數達到兩個,成為少數多次獲得該獎的企業。
核安全級儀控系統(DCS)和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分別被稱為核電站的“中樞神經”和“心臟”。2014年,我國首套自主核安全級DCS產品——FirmSys通過德國獨立第三方權威認證,并圍繞在陽江核電5、6號機組的應用,完成核級DCS工程樣機制造和鑒定。在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方面,中廣核攻克了制約自主化的瓶頸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100%自主化,整體性能指標達到了國外先進技術水平,并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
這一年,由中廣核旗下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參與共同組建的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中心掛牌成立。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同時,在新能源領域,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工程進展順利;在核技術應用領域,中廣核高端加速器即將投產,為后續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行中國核電第一股
這一年,讓資本市場興奮的是:中廣核兩大產業板塊先后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10月,中廣核旗下的中國廣核美亞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1811.HK)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中廣核新能源板塊的全球唯一平臺。2014年12月,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1816.HK)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全球目前唯一純核能發電的大型上市公司和中國核電第一股。
據介紹,中廣核電力在超額配售后募集資金高達約282億港元,是2010年10月以來至發行上市當日的“集資王”,得到全球頂級的主權基金及長線基金不限價認購。香港公眾超額認購達到286.3倍,凍結資金超過3500億港元,是2010年以來港股的“凍資王”。鑒于中廣核電力的發行規模和良好市場表現,上市后第二天就被確認納入MSCI中國指數。
加上此前在港上市的中廣核礦業(股票代號: 1164.HK),中廣核的核電、核燃料、非核清潔能源三大業務板塊已實現上市。
胡光耀表示,兩大核心業務的上市,大大增強了中廣核持續健康高效發展的能力,并為中廣核深化改革、依法治企、打造國際一流清潔能源企業提供了重要條件。未來,中廣核將依托國內外資本市場,堅持走做優做強之路,積極推動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與此同時,中廣核貫徹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持續加強中亞、澳洲、非洲等地區鈾資源開發,目前中廣核所屬的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項目鈾資源儲量居全球第三,是我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達產后年產量位居全球第二。2014年12月14日,中廣核還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簽署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在哈薩克斯坦合資建立核燃料組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