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天成控股與其控股股東銀河集團的資產置換方案終于浮出水面——公司將持有的廣西銀河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下稱“廣西銀河風電”)和威海銀河長征風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威海銀河風電”)100%股權以合計5.17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銀河集團。
作為交易對價,銀河集團將其持有的香港長城礦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香港長城礦業”)19%股權(對應的股權公允價值為5.57億元)轉讓給天成控股。轉讓前,銀河集團持有香港長城礦業51%的股權。
在公告中,天成控股用業績數據向公眾解釋了資產置換的原因:“公司預計2013年全年實現凈利潤7485萬元,同比減少50%左右。風電行業競爭加劇導致收入大幅下滑,因而利潤也跟著下降;此外,公司2013年度政府補貼較上年同期下降。”
被摒棄的威海銀河風電,其年年虧損的經營業績著實令人嘆息。在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看來,威海銀河風電的現狀僅僅是目前我國風電行業的一個縮影。
風電設備產能過剩
王曉坤表示,近年來風電企業效益不佳,“下游產業利用不起來,市場需求不高,導致風電制造企業效益較差。”
中國風能協會本月公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能源種類供電排名前五位的是火電、水電、風能、核能和太陽能,其中風能占發電市場的份額約為5%。2013年風能裝機容量約為90千兆瓦,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6.1千兆瓦,同比2012年增長20%;據不完全統計,風電場總量也遠超2012年的1445個。
然而,與風電建設數據的紅火相比,風電設備制造利潤卻未能跟上步伐。據了解,僅去年前3季度風電產能過剩率就達到了45%至50%,在河北、江蘇和山西等地的風電項目中,中小企業退出的非常多。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很多中小企業做風電項目并不賺錢,虧損面高達65%。
天成控股也在公告中稱,“風電行業競爭激烈,收益年年下降。”
威海銀河風電財務報表顯示,201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64.96萬元,凈利潤-806.05萬元。2013年前3季度,威海銀河風電營業收入為7799.89萬元,凈利潤為-127.69萬元。
同時,此次置換的另一家風電公司——廣西銀河風電的財務報表,一樣令人憂心。2012年度其實現營業收入3.16億元,凈利潤為-200.89萬元;2013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為1.61億元,凈利潤為-1064.06萬元。
置入非洲礦業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