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將“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寫入了黨中央的報告中。今年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又將“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系子孫后代和民族未來,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寫入了國務院的報告中。充分體現了將發展綠色低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到了基本國策的高度。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對風能而言,當前首要任務是務真求實地解決好風電發展的瓶頸問題。從去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和相關部門已就瓶頸問題提出了許多相應的措施,風電業內人士也紛紛獻計獻策,形成了下面一些共識。
解決棄風限電,要完善政策措施,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短期風力發電預測精度,優化電網運行調度管理,提高風電在電力消費中的比重。專家希望經過努力將棄風限電比例控制在5%以下。
解決消納困難,要充分利用現有電力外送通道,打破行政區域限制,科學調配全國風電外送的路徑。要充分利用分布式電源和多能互補發電系統以及風電供熱系統等技術方案,來提高當地消納的能力。
解決并網受阻,要加強風電配套電網建設,與風電建設協調發展,做好風電并網服務工作,確保風電優先上網。盡快實施可再生能源分攤制,要進一步開展與電網友好型風電機組技術和風電場無功功率控制技術的研究,確保電力系統安全運行。
解決產能過剩方面,要根據我國風能發展規劃和資源條件,合理配置各地區風電產業的布局,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整合,要對市場進行規范,提倡行業自律。另外,希望能通過政策引導擴大內需,保持風電市場穩中求進。
解決海上風電發展緩慢,要建立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制定海上風電的標桿電價政策,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規范海上風電項目規劃、建設運行和評估體系,加強國家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工程經驗,提高技術水平。
解決自主創新能力薄弱,要加強對風電基礎研究的投入,建設國家級的物理試驗平臺和數值仿真平臺,加強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培養高端技術人才隊伍,加強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的結合,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
發展清潔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最終選擇,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雖然當前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歐洲,在全球都遇到了各種困境,但是風電的“春天”一定再會到來。
最近,記者們喜歡向大家,你們的中國夢是什么?如果問到我,我會回答:“我的中國夢是科學、健康和可持續地發展中國的風能,為保護地球,造福人類,多做貢獻。”雖然我不能看到這個夢的實現,但是,我堅信經過30 年乃至50 年的努力這個夢是一定會實現的,您們青年人會看到一個美麗的中國,一個綠色的地球,將在宇宙中幸福的生存。
最后,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感謝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和在座的中外風電企業多年來對中國風能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感謝大家對風能專業委員會工作的支持。
預祝會議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