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伊萊特重工將在3月份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報材料,募投項目為大型風電軸承、汽車沖壓件和光伏風電關鍵零部件,3個項目計劃總投資6.3億元。”22日,在山東伊萊特重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總經理牛余剛指著忙碌的風電法蘭生產線,難掩興奮地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盡管去年國內整個風電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產能過剩危機,但伊萊特重工仍然保持增長勢頭,全年銷售收入增長11%,為公司上市奠定了堅實的第一步。
風電企業的糾結
對于風電行業來說,2012年無疑是艱難的一年,產能過剩危機的爆發導致大量企業倒閉、生存艱難。對牛余剛而言,2012年也是他涉足風電行業7年來最為“糾結”的一年。
“去年整個風電產業遭遇了最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伊萊特重工一度面臨著訂單銜接不上的壓力。”牛余剛告訴導報記者,去年8月最嚴峻的時候幾乎沒有訂單。如果不是上游鋼材價格降低,并憑借及時的產品結構調整,實現從普通碳鋼材料的低端產品轉向高合金鋼的中高端產品升級,伊萊特重工也會如其他風電企業一樣,在風電產業的優勝劣汰中倒下。
據牛余剛介紹,2011年伊萊特投資3.75億元建設的大型(海上)風電法蘭項目投產,公司成為從生產小型風電管件過渡到可生產海上單件重量20噸以上大型環鍛件的風電企業。在此之前,公司主要生產管道法蘭、風力發電葉片法蘭等小型鍛件,產品基本出口歐美市場。從2008年起開拓國內市場后,70%的產品銷售在國內市場。
“目前我們的產品正向海上平臺、核電、船舶軍品等高端產品發展。”牛余剛告訴導報記者,2013年伊萊特重工將實現多行業、多產品開發,除管道法蘭、風力發電葉片法蘭、塔架門框、風力發電塔筒連接用大型環件外,還將向上游兼并特鋼廠,通過特殊行業產品認證,擴大在特殊材料產品方面的生產。
看好行情準備上市
牛余剛透露,伊萊特重工預計2013年銷售收入達到8億元,之后每年增長25%,2014年達到10億元,2015年達到12億元。“從當前的形勢看,完成目標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