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投資》表示,許多風機質量很差,對電網影響很大,甚至在早期的一個項目中,17臺機組中竟然只有1臺能用。"政府應該下大功夫培育中國的機組,抓住幾個骨干所、骨干廠、讓中國的老母雞生蛋",倪維斗說。
業內人士介紹,由于大型傳統能源企業為了完成5%的指標任務,投標時不計成本,導致過去的特許權招標項目中的風電上網價格都偏低,結果是普遍虧損。由于風電在大型能源國企的整體業務中所占份額很小,虧損對其影響并不大,但卻把行業整體價格拉到了成本線之下。
為了圈地而導致的惡性價格競爭已經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今年初,國家發改委把低價者勝的風電招標制調整為限制最高、最低價的中間模式,希望能對惡性競爭進行規范。
究其圈地運動的深層次原因,是大型能源國企擔心如果不先行占據一些地塊,未來恐怕難以完成國家定額任務,將不得不向其他公司高價購買減排指標。在這種動機下,圈地運動仍然在不斷上演。目前中國的陸地風能資源勘查還在進行中,而圈地運動已經開始從陸地延伸到了海上。
2008年10月,中海油斥資210億在山東省威海海域建設總裝機容量為110萬千瓦的全球最大海上風電項目。分析人士認為,在陸地風電技術尚未打下基礎的情況下,貿然進入海上風電項目,其風險值得關注。
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婉院士對《中國投資》表示,過去人們認為海上風能資源是陸地的3倍,這種看法來自歐洲,然而,中國能夠利用的海上風能資源可能遠遠低于這個數字,因為中國海風受臺風影響較大,其他條件也不如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