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話題˙大數據系列調查(39)|讓風電走出“邊建邊棄”怪圈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發布2017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明確提出,包括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甘肅與新疆(含兵團)在內的6省區將不得核準建設新的風電項目,并將上述地區列為2017年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其余為綠色區域)。
根據《通知》,電網企業不得受理紅色預警的省(區)風電項目的新增并網申請(含在建、已核準和納入規劃的項目),派出機構不再對紅色預警的省(區)新建風電項目發放新的發電業務許可。與此同時,暫緩建設新疆準東、吐魯番百里風區、酒泉二期第二批風電項目,已投入運行或在建的輸電通道重點用于消納存量風電項目。自此,一場大范圍的“棄風”整治行動拉開帷幕。
新能源發電近幾年來發展迅速,裝機容量屢破新高,但居高不下的棄風量已將風電企業拖入生產經營困境。
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風電棄風率為15%,成為有史以來棄風最嚴重的年份,2016年一季度棄風率攀升至26%,而2016年前9個月“三北”地區的平均棄風率更是逼近30%。之所以會出現大規模的“棄風”,業內專家表示,“棄風棄光”現象惡化的共性原因包括:新能源開發與市場不匹配、跨省跨區輸電通道不足、電源結構不合理、政策機制不健全等,迄今未有根本改觀。
那么,2017年,要想推動風電并網運行和市場消納工作取得實際成效,該怎么做?近日,中國電力新聞網以及中電傳媒微博、微信、論壇發起關于“風電產業如何走出‘邊建邊棄’怪圈?”的話題征集活動。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
如圖所示,35%的受訪者認為,統籌協調風電與電網、風電與其他電源的規劃建設;29%的受訪者認為,加快打通風電外送通道,擴大風電跨區消納范圍;21%的受訪者認為,優化市場機制,提高常規電源參與調峰的積極性;15%的受訪者認為,提高地區風電消納能力。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統籌協調風電與電網、風電與其他電源的規劃建設成為社會最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部分受訪者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楊明麗認為,風電產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政策驅動性、區域分布性和季節變化性的特征。目前要解決“邊建邊棄”的怪圈,也要多措并舉,因地制宜,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千方百計促進新能源消納。一是創新電網調度運行技術,加快新能源送出通道建設,深挖調峰潛力;二是推動市場化發展,調動利益相關方的積極性;三是加強技術攻堅,探索風電調峰輔助服務。綠色經濟建設、區域戰略實施以及新一輪電改推進都將為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和新空間。因此,風電產業未來仍將大有可為。
南網超高壓公司陳云亭認為,要想推動風電并網運行和市場消納工作取得實際成效,首要問題應該解決好規劃建設問題,應該統籌協調好風電與電網、風電與其他電源的規劃建設,同時加大督查執法力度,監督執行好規劃實施。見效較快的應該是提高地區風電消納能力,鼓勵城鄉居民多使用風力電能。用不完怎么辦?多往外送,要加快打通風電外送通道,擴大風電跨區消納的范圍和數量,窩電、棄電很可惜的。同時,為了更多更好地利用風電,又要保持電網的安全穩定,那么,就要考慮好利用常規電源參與調峰的可行性、具體措施。要優化市場機制,提高常規電源參與調峰的積極性,確保關鍵時刻,調峰電源能夠頂得上、用得好!形成良性循環,真正推動風電并網運行和市場消納工作取得較快較好的實際成效。
甘肅大唐國際連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王新俊表示,作為一名身處甘肅的電業人,對近兩年風電場棄風的問題感到惋惜。“據我所知,被迫棄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一是風電的不穩定給電網的安全可靠性帶來了隱患;二是近兩年用電市場疲軟。解決風電棄風問題,必然要綜合治理,要統籌協調風電與電網、風電與其他電源的規劃建設;要在新技術上下功夫,提升所有參調機組的調峰水平;同時,要嚴格把控風電場選址,優先選擇那些風向、風力穩定的區域建設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