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世界能源格局謀變 中國擔當何角色?
2015-12-10
來源:中國商報
瀏覽數:411
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能源安全和供應正面臨考驗;與此同時,正在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向世人宣告,降低能源消耗,發展新能源技術,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型轉變,已成為一個擺在全世界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能源安全和供應正面臨考驗;與此同時,正在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向世人宣告,降低能源消耗,發展新能源技術,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型轉變,已成為一個擺在全世界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近日,有關專家對世界能源局勢之變和中國該如何應對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世界能源變化出現新趨勢
國電能源研究院研究員邵樹峰認為,當前世界能源變化出現了三個新趨勢。一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和新能源技術正在逐步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能源革命的態勢,目前可暫稱為低碳智能的能源時代。二是美國提出的所謂“能源革命”。美國在頁巖氣、頁巖油開采技術上大規模的進步,使美國的天然氣和石油產量迅速提高。三是巴黎氣候大會的召開,將會就碳排放量達成一個比以往都積極的協議。這也將對各國能源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中國外交室副教授周紹雪預測,如果巴黎氣候大會能達成有建設性意義和約束力的文件,那么碳排放權將會變成越來越稀缺的戰略資源。對于今后的世界各國來說,又多了一個大家要爭奪的戰略資源高地——碳排放權,這對世界各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中國中化集團石油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王海濱說,中國要積極適應新形勢,摒棄舊的能源觀念。傳統的能源安全觀認為能源是不可再生的,這決定了能源進口國之間必然是零和關系,能源沖突會不時發生。但能源革命的爆發為解決問題打開了新思路:人是終極資源,而非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人能夠提高對自然資源的開發程度、提升資源的利用程度,還可以進行替代性的開發和利用,比如傳統能源有油和氣。而今后如果核電發展起來,油氣需求就會大大減少。
邵樹峰指出,美國在頁巖氣、頁巖油上的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之后,從一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逐步向石油凈出口國發展,這對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邵樹峰認為,能源安全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
面對世界能源格局的新變化,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際關系與臺港澳室副教授惠春琳提出,中國首先要發動能源技術革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其次,中國要積極地走出去,加大多邊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能源治理。
周紹雪表示,如果中國的能源轉型成功,中國將變成全球最大的貢獻者,這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表示,相對于發達國家一次能源供應總量不斷下降的情況,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仍然取得了驕人成績,在推動經濟轉型、提升國民經濟質量、促進節能減排、清潔能源轉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可再生能源地位凸顯
隨著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投資方面的突飛猛進發展,水電、太陽能、風電等清潔能源的集體發力,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快速提升,帶來的節能減排效果不可估量,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為應對世界氣候變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風電技術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高的新能源發電技術之一,我國近年風電連續保持新增和累積風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位置。2012年,風電超過核電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2015年2月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首破1億千瓦,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第三個邁入我國“1億千瓦俱樂部”的發電類型。
太陽能發電也是我國發展最快的新能源技術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應用市場,到2014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2805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二。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200%。
根據專家統計,使用化石能源每發1千瓦時電要耗費約0.4千克標準煤,排放0.272千克碳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250億千瓦時光伏年發電量可節約100億千克標準煤,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328.5億千克,為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
加大政策扶持不可或缺
有專家指出,近幾年中國對于新能源開發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目前我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電等均實現了高速增長。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是新能源開發領域管理分散。其次是部分新能源企業存在盲目投資的問題。再次是政府相關部門對新能源產業的重視度有待提高。還有,我國新能源產業缺乏關鍵技術。
針對這些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應采取以下具體應對之策:一是完善國家能源管理體制和決策機制的改革,加強部門、地方以及相互間的統籌協調,形成適當集中、分工合理、決策科學、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以強化國家對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宏觀調控功能。
二是提高常規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新能源的多元化供給。在制定政策時,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提高能效以及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此類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三是鼓勵聯合開發新能源技術,提高研發投資的利用效率。在對外交流中應爭取更多的新能源與環保技術的國際合作與技術轉讓。國家應鼓勵“創投基金”對新能源開發的支持,鼓勵新能源產品的推廣與應用。相關部門應出臺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措施,通過政府采購的政策導向作用,帶動社會生產和使用節能產品。政府部門也可以通過消費補貼等形式,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產品。
- 閱讀上文 >> 能源互聯網:權衡利弊 正視風險
- 閱讀下文 >> “互聯網+”解決行業痛點 清潔能源投資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