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日益緊張的今天,風力發電由于高效清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將對海上風電的規劃和建設工作部署的展開,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帷幕正式拉開。
海上風電極易遭到腐蝕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世界海上風電技術日趨成熟,已經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而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近海風資源。有數據顯示,我國近海1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1億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3億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4.9億千瓦。另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緊缺,開發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將有效改善能源供應情況。因此,開發海上風電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
但事實上,我國尚缺乏海上風電建設經驗,海上風能資源測量與評估以及海上風電機組國產化剛剛起步,海上風電建設技術規范體系也亟需建立。其中海上風電防腐蝕技術相關標準的匱乏就是一個嚴重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海上含鹽分比較高,對設備腐蝕相當嚴重。而風電機組不同于海上鉆井平臺,受到腐蝕時可以隨時修補,海上風電機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技術要求,維修費用極高。
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認為,海上風電機組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抗腐蝕,他說:“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運行環境更復雜,技術要求更高,施工難度更大。對于風機而言最大的問題在于抗腐蝕抗鹽霧以及海上輸配電。這些技術上的困難只能在實踐中解決。”
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副所長曲政認為,海上風機所處環境惡劣,海面以上部分和海面以下部分環境不同,所需防腐蝕技術也不同,因此海上風電容易遭到腐蝕,并且防腐技術比較復雜。他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解釋說:“海上風電機組下部承托平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工作重在對鋼筋銹蝕的保護;海面以上的部分主要受到鹽霧、海洋大氣、浪花飛濺的腐蝕,因此,海上風電機組的防腐蝕比較復雜,需要分部分、針對性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