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國廣核集團在深圳舉行2015年度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通報2014年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公眾溝通等情況,并回答了記者相關提問。
以下為中廣核工程公司副總經理夏林泉在發布會現場文字實錄:
概括來講,中廣核2014年在核電工程建設方面,多點突破,碩果累累,特別是在工程建設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下面我從兩個方面匯報一下。
一個是工程建設的情況。2014年,我們投產了3臺機組,13臺機組有序地推進工程建設。下面我具體講一下:
紅沿河一期核電項目,現在還有兩臺在建,3號機達到臨界狀態,4號機冷試結束,總體進展順利;寧德一期項目也是兩臺在建,其中3號機組已經完成了熱試,4號機組的主設備已經吊裝就位;陽江項目,現在五臺機組在建,其中2號機組熱試已經結束,3號機組完成了冷試,4號機組實現了環吊可用,5、6機組土建施工進展順利;防城港項目,1號機組熱試已經開始,2號機組核島主回路重型設備全部吊裝到位;臺山項目,兩臺機組在建,1號機組進入調試階段,2號機組主管道開始焊接。
核電新項目推進方面,應該說也是我們2014年突破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華龍一號”的依托項目確定在防城港二期,現場以及我們設計采購的準備工作正在全面展開。紅沿河5、6號機組也完成開工前的安全檢查。陸豐項目我們也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
下面就是我們核心能力建設的幾個方面:一是圍繞著設計、項目管理、產業鏈的建設,設計方面我們已經具備了自主設計的能力,特別是我們整個系統的集成能力,已經全面具備了;二是從產業鏈上來講,我們有效地整合了產業鏈資源和產業鏈的協同創新能力,通過2014年組織體制機制上的推進,應該說產業鏈的合作及協同進一步加強,無論是設備供應商的產業鏈管理還是承包廠的產業鏈的管理,也都在進一步地加強。三是從項目管理的角度上來講,項目管理無非是六大控制:安全、質量、進度、技術、成本,以及環境,我們整體六大控制的協同能力進一步加強,我們集約化配置資源的能力,得到了有序的提升,內部的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管理,在2014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這三個方面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從投產的機組數量上來講,持續在提升,2013年投產兩臺,2014年投產三臺,2015年我們要投產五臺,包括紅沿河的3號機、4號機,寧德的3號機,陽江的2號機和防城港的1號機。整個建設工期應該說也是好于法國當年建設的工期。
第二是安全業績,這幾年我們整個安全質量水平不斷地提升,越往上走,提升的難度就越大,這幾年我們通過強化“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安全信念,打牢兩個基礎,與國際標桿對標,通過安全質量的隱患排查,行為改善,零缺陷團隊的建設,通過我們工具包的管理工具,以及技術交底等一系列的措施,應該說2014年安全質量的業績達到了新的高度。國際上就是用安全事故率來衡量,從這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到,從2012-2014年,我們持續在提升我們的安全質量管理水平,跟國際標桿對標。
另外就是我們國際的對標,評估標準。2014年我們幾個項目,有兩個達到了國際安全標桿的六級,有三個項目達到了七級,從這個上面也可以看出這幾年我們在安全對標方面得到的提升。未來,我們的目標,要全面達到九級、十級,這是我們沖刺的目標。
再就是我們這幾年協同創造的價值,就是管理改進,通過我們內外部的協調,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通過科技的創新,通過經驗反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來使得我們總承包商跟我們所有的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這里邊一個是內部的協同,就是工程建設四大業務板塊:設計、設備成套采購,施工和安裝,調試,環環相扣。這幾年我們通過內部協同機制的建設,我們內部的協同效率得到了提高。一個是設計變更的效率,這是衡量我們內部功效的效率,極大的提升,我們現場的設備服務保障,也是體現我們內部協同效率的一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提升。
外部來講,主要是整個產業鏈的提升,有幾個方面。一個是通過AE培訓聯盟,我們把核安全文化理念,我們的管理制度,通過我們AE培訓聯盟,向我們的合作伙伴進行傳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們開展了九次培訓活動,培訓對象500多人次,超過400多個學時,也就是整個產業鏈上的管理者、骨干都經過了系統培訓。也通過聯合研發中心,已經有83家企業參與,其中建立了188個基層班組,通過標準化的班組建設,進一步強化我們的安全質量管理水平。我們也成立了“走出去”的產業聯盟,共同推進中國設備、中國核電設備走向國際的夢想。
科技創新方面,中廣核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路線,這幾年我們不斷地通過科技創新,在提升我們的產品水平,到2014年,剛才也講了,“華龍一號”形成了我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產品,技術上有重大的突破。另外,我們具體,無論在設計、設備成套供應,還有施工、技術、調試技術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突破。
再就是我們智能電站,社會發展到今天,智能化的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工藝領域,大數據、3D打印,應該說在核電管理上,也大有可。這幾年,我們積極地去打造一個智能電站,通過這個智能電站,實現核電建設從前期可研、初步設計,到施工圖設計,到我們采購,施工管理,到調試的全過程的控制,也就是說在我們設計跟建造的同時,我們能夠一條線。這個智能電站項目已經通過了核能行業協會的評審,研究成果我們也會應用在現在的核電項目。
再就是數字化的儀控系統,我們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已經通過了國家鑒定,獲得了國際第三方的認證,產品即將應用于我們的陽江5、6號機組。
為了提高我們建設的水平和質量,這幾年通過技術創新,我們應該說對工程建設、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的控制,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動焊、整體吊裝、整體交換、模塊化施工、三維精密測量等施工技術的應用,對于工程建設的六大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的來講,2014年中廣核工程建設多點突破,碩果累累。但是,面對已經來到的2015年,對于我們中廣核工程人來講,我們永遠在路上。我們也思考,面對未來,我們說我們有五個新常態:第一,安全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零重傷、零缺陷,這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永遠會面臨的新常態;第二,我們國際化的要求下,嚴格的成本控制,也將成為我們的新常態;第三,作風建設在路上,廉政建設,對我們來講,我們惟有兢兢業業才能做好工程建設;第四,我們多技術路線下的工程建設格局已經形成;還有就是核電“走出去”。這五個新常態將引領著我們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把我們中廣核的核電項目,無論是國內的核電,還是國際的核電項目建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