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世紀中國農村體制改革的成功說明,戰略上政府主導,體制上放松管制,發展上有效競爭,創新上適應突變,煥發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不斷進步的激情是改革的落腳點。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電力體制改革研究組組長武建東看來,目前中國面臨的就是要在能源、特別是電力產業啟動松綁、競爭、突變等等改革機制。電力產業的革命還將延伸進能源領域,能源領域的成功則將推動整個經濟體制的重大轉變,它將支撐起中國社會變遷的整體創新。
2012年9月27日筆者收到國際智能電網聯盟的郵件,獲知開始討論美國智能電網立法草案,而且計劃2013提交美國國會討論,立法的目的就是對目前的政策和規定進行改變,以吸引下一輪的投資,并推動網絡化能源在多領域實現成為可能??梢灶A計奧巴馬總統2013年1月20日就職演說仍將再次討論這場新產業變革的總體愿景,此前一年,奧巴馬2012年1月24日已在美國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畢竟,創新是美國的根本”,“談到創新的前途,沒有任何一個領域比美國能源產業更有希望”。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判斷,以力爭能源自給,實現能源產業新變革,實施能源高科技創新計劃、甚至推動類似阿波羅、阿帕網的高科技戰略工程將成為美國三位一體的能源政策實施主體。
目前來看、韓國、印度、歐盟諸國、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等都很關注這場以電網體系發展模式的重大創新和與之相適應體制的變革,能源、特別是電力產業正在成為全球創新的前沿舞臺,世界將在能源領域找尋到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活力。
值此全球能源互聯網革命之際,恰逢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十年之時,筆者認為:中國的根本出路就是要推動能源領域的產業革命和實施能源體制變革,而電力體制改革位居首位。從中國現代化的邏輯進化路線圖而言,繼解決糧食問題之后需要進一步解決能源問題;繼中國農村體制改革之后需要實現戰略大產業領域的第二次生產力大解放,才能從容確立我國市場經濟的宏觀架構,而且,市場經濟唯有在能源領域內取得主導地位,我國市場經濟的完整體系才能站穩腳跟,市場經濟是中國成為強國唯一通道!
現行電力體制管理模式需要顛覆
電力消費者也是被電力企業控制的勞動者,這是中國能源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對現代中國電力史而言,打開了電力體制改革通道的戰略轉折點就是《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這個標志性文件是2002年國務院印發的國發[2002]5號文件,通常稱為五號文。值此電力改革十年,業界都在廣泛思考它的歷史定位,有否定的,有肯定的;有失望的,有從中挖掘政治遺產并創造希望的。我想它的歷史成就之一就是開辟了對中國電力體制可以實施總體改革并實現大發展的模式,有人也稱之為休克療法,但是,后一個稱謂不一定準確。根據五號文,它拆分了國家電力公司,實施了廠網分開,重組了中國發電和電網企業,將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資產按照發電和電網兩類業務劃分,并分別進行了資產、財務和人員的重組,即使在今日,這也是當之無愧、震魂攝魄的改革。自此,總體改革和漸進改革成為中國電力改革的兩種手段、兩種模式,而實施總體改革成為歷史的里程碑、成為檢驗改革能力的社會標志,它決定著改革的幅度、高度、影響力、以及進步效果。我想五號文的歷史局限性之一就是在電力平臺的建設上,它選擇了以廠網為中樞、尤以做大電網為核心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集權解決模式;而不是擇選了實現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互動、電網提供居間輸送服務的市場生態模式。就二者區別而言,前者具有集權、壟斷化的經濟特色,后者屬于市場化的經濟模式;前者的中心角色是電網,后者的中心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動;選擇后一個模式將營建市場化的中國電力體系,選擇前一個模式造就的一個歷史過渡體,需要二次改革。就電力流程而言,廠網兩元流程僅位居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的前半部位置,電網核心論使得電網錯位配置,并可以統治著輸電、配電、用電多個可以分離的要素流程,直接造就了國家電網帶病運行機制。
目前來看,就集中分層制的國家電網公司論略,從勞動分工而言,這是一種單邊壟斷體制,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屬于非均衡性的社會關系,強制控制和突然解體是它的天然屬性;從消費社會而言,這是一種消費代議制體制,或者在現代電力產業中展現的間接民主,即:電網企業根據它的主觀調查和分析為用戶提供電力商品和電力服務。在這里,口號里可以呼喊 “顧客是上帝”、“用戶是中心”,但是,實際上電力用戶不過是電力產業等級體系里的社會底層節點,電力消費終究是被電網控制的勞動形式,電力消費者也是被電力企業控制的勞動者,這是中國能源低效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