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風電領域,制造業真正要走的路是通過國內的項目讓風機制造、施工安裝等工程逐漸得以成熟,然后再走到歐洲去。”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明陽風電”)副總裁朱榮華對記者如是表示他對于國內海上風電的看法。
這亦是明陽風電正在海上風電市場上布局的方向。今年以來,明陽除中標并已開工建設廣東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珠海桂山項目,還相繼在江蘇如東簽訂了300MW海上風電資源開發項目。
與此同時,明陽還在不停步地籌備海外市場。幾個月前,明陽與挪威政府簽訂了SCD6MW海上風機安裝投入測試合作協議,爭取盡快獲得歐洲地區的型式認證,并在挪威豎立新研發的6MW風機。
實際上,今年是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得到國家核準數量最多的一年,這歸功于6月海上風電上網電價的出臺。發改委發布的通知中明確在2017年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
但根據記者對大唐新能源、明陽風電、聯合動力等相關人士的采訪,這樣的電價只有在福建、臺灣海峽等風資源條件極好的地區才能得到一個“漂亮”的投資回報率,而其余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很有可能連8%的投資回報都難以保證。
而就在電價出爐后兩個月,國家能源局召開了“全國海上風電推進會”,并公布《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方案中涉及44個海上風電項目,共計裝機1027.77萬千瓦。如果該方案規劃能夠按時完成,則將遠遠超過此前十二五規劃中500萬千瓦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兩則文件的時限均是2014-2016年,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時間段是大規模海上風電成本與電價水平的摸索階段,國家很有可能在三年之后會有一個更加客觀合理的電價政策。
這或多或少給了明陽信心。“如果到2017年上網電價升高,那么企業會更積極地參與海上風電建設。”朱榮華說。
珠海試水
早在四年前,明陽便在由龍源開發建設的江蘇如東試驗風場上豎立了兩臺1.5MW樣機。這兩臺樣機在運行過程中曾出現過較大故障,但在該風場這并不是個例,8家制造商中有6家的風機曾更換過大部件。而明陽此次在桂山項目中使用的是低風速SCD3MW風機,該型風機曾在廣東湛江外羅風電場運行兩年,效果良好。
珠海項目一期計劃裝機為100 MW,34臺風機中有29臺由明陽提供。此項目的運營方是南方海上風電聯合開發公司,該公司由南方電網牽頭,聯合了粵電力、明陽風電等8家企業合資成立,明陽風電占股10%。
據了解,珠海桂山項目從2012年即拿到路條,但公司進行前期工作后,本預計在2013年便可取得核準的希望在海洋環評階段頻頻受阻的過程中破滅,核準在今年8月才得以通過。不過朱榮華透露,在正式核準文件下來之前,明陽就已經開始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