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認為如何才能破解這一局面?新能源如何突圍?
林伯強:新能源屬于朝陽產業,熬過去就會非常好。
接下來則比較簡單,就是行業整合的過程。西方發達國家比較簡單的過程,就是企業倒閉,能存活下來就繼續生存經營。之所以說新能源業屬于朝陽產業,不是夕陽產業,夕陽產業就是這個東西沒有人要了,但新能源不是,還有人要,只是短期內沒有人需要那么多了而已。因此是短期通過整合去產能的過程。
但中國比較特殊,由于涉及地方政府,就沒有西方發達國家整合進行的那么痛快,當然也可能沒有那么慘烈。縱觀國內外新能源業不難發現,新能源企業出現倒閉首先從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蔓延至中國,中國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應該已經有很多小公司停產倒閉,只是小到不足以引起各界關注。
目前比較主動的是政府把需求做大,同時被動的做法則是讓企業倒閉。兩邊同時做,供需則能達到新的平衡。短期需要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解決目前的產能問題。
企業停產倒閉看來是不可避免的,需求有限,政府《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底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吉瓦以上。最近提高了,但也不會滿足產能那么多,那么快。
新能源和其他產業的不同在于,很多問題是市場難以解決的,只有政府能夠解決。新能源相關的外部性問題(包括資源稀缺和環境污染)都只有政府解決。之所以發展新能源,是因為新能源對資源和環境有利,可以實現低碳發展,但這一好處對普通消費者短期基本沒有什么好處。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使用哪類能源火電還是新能源發電基本無差異,(覺悟高的消費者會有差異?)更進一步講,他們甚至可能還不希望用新能源,因為不夠穩定。
靠政府解決并不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只是政府解決,首先要擺正位置,什么地方該管什么地方不該管,管了不該管的問題,那么就會造成很不好的后果。幫助企業搞研發,把新能源電價、補貼政策、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發電等規劃設計好等等,是政府應該做的。
目前新能源行業面臨的局面只是短期現象,企業能夠存活下來則今后會發展得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