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風電“蠻荒”時代的開拓者之一,為國內主要科研機構提供風電機組軟并網支持的汪至中目前已經退休。或許他所研制的控制模塊未來所能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小,但他還是常常要求自己的學生,一定要不斷學習,掌握最新的技術,占領核心技術的制高點。
在進行另一個科研方向——電動汽車的相關科研工作的同時,汪至中仍在利用經驗極力幫助風電企業解決各類問題。目前的現實情況是,一些早期由國外廠商生產的風電機組近年來出現了各類問題,但由于零配件供應問題,這些機組的維修成為了一大難題。
“沒地方修零部件,不少企業拿到我們實驗室。原來我們專門有一個地方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但后來我們做不動了,也做不起了。為了一個零配件所付出的成本太高。而且又拿不到接口標準,很多東西都搞不清楚,所花的時間也太多。”汪至中舉例說,“比如汽車停產了,零部件得保證供應15 年甚至20 年,否則保險公司都不給保險。如果為一個閥門重新用車床車一個不太可能,所以得將模具化生產的大批量的配件儲存充足。但電子配件就不能一下生產出來等上15 年了,因為那么長時間有些電子零件如電解電容就失效了。所以廠家一定要考慮一下社會責任感,要對業主有責任感。一些人沒有考慮到這些東西,以為產品賣出去就完事了,但實際上10 年、20 年后別人還可能導出找這個零部件的出處呢!”
為此,汪至中常常教育自己的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現在有的機組的質保期延長到5年了,那5 年以后怎么辦?我告訴學生,別忘了以前做過的那些工作,使用者還希望供應商能維持20 年甚至25 年得供貨。憑責任心也要維持這幾十年的備件供應。”